2022年3月10日 星期四

當相離相重要|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聽教聽得很歡喜,好像明白了,那不是真的明白|真的明白是離相|離相才能契入;著相怎麼能契入?|淨空老法師

 


當相離相重要|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聽教聽得很歡喜,好像明白了,那不是真的明白|真的明白是離相|離相才能契入;著相怎麼能契入?|淨空老法師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如來用的是真心,真心得大自在
◇真心有三德:般若、法身、解脫,它不隨境界轉,境界就隨著它轉,所以叫一切法從心想生
◇心有拘累,隨物而轉,故為煩惱所縛
◇我們的心想,轉不了物質現象:心被煩惱拘累,沒法轉物
◇煩惱、憂慮、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你就能轉物了
◇隨物而轉太可怕,轉到地獄、餓鬼、畜生、羅剎,愈陷愈深

  「夫心有拘累,隨物而轉,故為煩惱所縛」,我們心確實是隨物而轉。翻過來,「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如來跟我們正好相反,我們被物轉了,如來能轉物。他用什麼轉?他用的是真心,真心得大自在。真心有三德:有般若德(智慧)、有法身德、有解脫德(解脫是自在),它不隨境界轉,境界就隨著它轉,所以叫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今天的心想,轉不了物質現象,什麼原因?我們的心被煩惱拘累,所以只能隨著物去轉,而沒有辦法轉物。那要怎麼辦?放下,把煩惱放下,把憂慮放下,把起心動念放下,把分別執著放下,你就能轉物了。經上講的,我們常常念到的,這個隨物而轉太可怕,我們隨著六道裡頭見思煩惱轉到哪裡去?轉到地獄,轉到餓鬼,轉到畜生,轉到羅剎,就愈陷愈深,真正叫苦不堪言。

◈離相才能契入,著相怎麼能契入
◇隨著經教轉,也轉到六道輪迴裡去了
◇離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你就像佛菩薩一樣,不會被外面境界轉了
◇我想的都是對的,都很有道理,這叫心緣相,全錯了
◇賊來斬賊,佛來斬佛:賊是煩惱
◇自性清淨心裡面沒有煩惱,也沒有佛
◇離開假名、虛妄,道一句來,說不出來了
◇能說得出來的都是假的,生滅法
◇聽經聽得很歡喜,好像明白了,那都不是真的明白
◇真的明白是離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為什麼要離相?因為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為什麼佛要用假的?對下根人說
◇上根人學禪;中根人學教,真實教誨
◇下根人就講方便。你執著什麼就讓你執著,用善法代替不善,雖然出不了六道,不墮三惡道
◇怎樣才能遠離誤會?就是放下
◇明白它的意思,不執著言說名字,這就圓通了,這是智慧

  我們聽經聞法,好!隨不隨著經教去轉?隨著經教轉也轉到六道輪迴裡去了。所以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頭教給我們,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學如來的經教?第一個離言說相,第二個離名字相,第三個離心緣相,你就像佛菩薩一樣,不會被外面境界轉了。換句話說,我們要是著相,著言說相、著名字相、著心緣相,以為我想的都是對的,想的都很有道理,這叫心緣相,全錯了。所以禪宗高明就高明在這一招,非常明顯,它是賊來斬賊,佛來斬佛,你看看這個口氣。賊是煩惱,自性清淨心裡面沒有煩惱,也沒有佛,哪來的佛?佛是假名,確實跟中國的老子所說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相同。離開這些假名、這些虛妄,道一句來,你說一句給我聽聽,說不出來了能說得出來的都是假的,為什麼?生滅法。言說有生滅,心緣有生滅,我們聽經聽教聽得很歡喜,心裡好像明白了,那都不是真的明白。真的明白是離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相才能契入,著相怎麼能契入?沒這個道理。為什麼要離相?因為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為什麼佛要用假的?對下根人說。人的根性分上中下,上根人學禪,中根人學教,真實教誨,下根人就講方便。你執著什麼就讓你執著,把你執著換一換,你執著那個不善,那個將來會墮三途,佛就用善法代替不善,讓你雖然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可不墮三惡道,這也是幫你很大的忙。但是你總得聽明白不能產生誤會,誤會了,那個麻煩可就大了,愈墮愈深,愈陷愈苦。怎樣才能遠離誤會?就是放下。聽了之後,明白它的意思,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字,這就圓通了,這是智慧。所以隨物而轉,這是為煩惱所繫縛。

◈凡夫著有,二乘滯空
◇一切法皆空,一切法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執著空
◇他能超越六道輪迴,不能超越十法界
◇皆墮情執之中,咸是心隨物轉,故於萬物不得自在
◇聰明人從根本上下功夫;下根凡夫從枝葉上,很累,時間很長
◇八萬四千煩惱一條一條去斷,小乘也有三千威儀,著相就這樣繁瑣
◇沒有耐心,你不能持久,決定免不了墮落
◇這個世間有耐心的人愈來愈少

  「凡夫著有,二乘滯空」。二乘人聽佛常說,一切法皆空,一切法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執著空,他執著什麼都沒有,所以他能超越六道輪迴,不能超越十法界。六道裡面叫內凡,六道以內的凡夫;十法界四聖法界稱為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他不是聖人,聖人必須放下煩惱習氣。所以底下這一句,「皆墮情執之中,咸是心隨物轉,故於萬物不得自在」。這把我們現前生活當中的感受、心態全說出來,我們為了什麼原因。轉,聰明人從根本上下功夫,下根凡夫他不知道從根本,他從枝葉上。枝葉上下功夫很累,時間很長八萬四千煩惱一條一條去斷,小乘也有三千威儀,著相,著相就這樣繁瑣、這麼麻煩,你要沒有耐心,你不能持久,決定免不了墮落。這個世間有耐心的人愈來愈少。所以讓我們才想到善導大師這句話。

(中略)

◈深達法性,當相離相
◇見性的當相離相,眼見相不著相,所以能夠不隨物轉
◇我們是當相著相,以為外面境界都是真的,虧吃在這裡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就是有生滅。阿賴耶三細相就是生滅法
◇自證分是業相,見分是轉相,相分是境界相
◇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就在我們面前,我們一絲毫感覺都沒有,這是迷,麻木不仁
◇清淨心能感覺到一些;平等心真正感覺到了

  我們再看下面這句,「大士深達法性」,見性,明心見性,見性的人怎麼樣?「當相離相」,眼見相不著相,所以他能夠「不隨物轉」。我們是怎麼樣?當相著相,所以就隨著外面境界轉,以為外面境界都是真的,虧吃在這裡,不知道外面境界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金剛經》上比喻,比喻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比喻太好了。一切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阿賴耶的三細相就是生滅法,佛家的名詞,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要換個名詞,就是第八識的四分,自證分是業相,見分是轉相,相分是境界相,是物質,是生滅法。生滅的速度,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就在我們面前,我們一絲毫感覺都沒有。這是什麼?這是迷,麻木不仁。明心見性的菩薩他的心清淨,他感覺到了,清淨心能感覺到一些,不是很清楚,平等心真正感覺到了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粗重的煩惱,就是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在。平等心比清淨心功夫要深,不但見思斷了,塵沙無明也斷了。只要無明一斷,十法界就不見了,夢醒了,醒過來之後,這個夢中境界痕跡都找不到,它不是真的,什麼境界現前?實報土現前了。所以大乘教上常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報土。這個報土就是實報莊嚴土,這是真的。實報土是心現的,自性變現的,裡頭沒有阿賴耶。阿賴耶有生滅,沒有阿賴耶它不生不滅,不變不異,人的相貌是化生的,永遠不會改變,真的是無量壽。壽命無量,相貌永遠年輕,這是實報土。

(中略)

◈當相離相重要
◇當相離相就是不隨物轉
◇教學當中不為佛所轉
◇見了性,聽佛講經不著相
◇發菩提心的人叫大乘
◇清淨平等覺是菩提心
◇至誠心、直心:真誠,菩提心的體
◇深心:清淨平等覺,自受用
◇迴向發願心、大悲心:慈悲,他受用
◇清淨平等覺就是三學、三慧、三寶完全具足
◇清淨,戒,僧寶;平等,定,法寶;覺,智慧,佛寶
◇覺正淨,自性三德

  所以當相離相重要當相離相就是不隨物轉,在教學當中不為佛所轉,那是什麼人?法身菩薩。沒有到這個境界,我們聽教著相,聽經著言說相,看經著文字相,所有這些名詞術語,說佛我們有個佛的相,說菩薩我們馬上腦子裡頭就有個菩薩的相,這都叫著相。如果見了性,聽佛講經不著相。《大乘起信論》,那個境界高!高你應該曉得,它上頭冠上大乘。大乘是什麼人?發菩提心的人叫大乘。什麼是菩提心?清淨平等覺是菩提心。早年我在美國,跟大家講菩提心,我就用清淨平等覺,很多同學也都接受了。菩提心有三心,《觀經》上講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大乘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清楚,至誠心就是直心,這是菩提心的體,我們講戒,戒體。至誠心、直心是什麼?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從這個體,從體起用有兩種作用,一個是對自己,自受用;一個是對別人,他受用。對自己叫深心,古德的註解,深什麼意思?好德好善,能講得通,但是很不好講。所以我就把深心應對在《無量壽經》經題上,這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這是自受用,深心。對別人,對眾生,慈悲心,大慈大悲,對人永遠是大慈大悲;對自己永遠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三學、三慧,三寶這完全具足。清淨是戒,是僧寶;平等是定,是法寶;覺是智慧,是佛寶。覺正淨,自性三德,我用這個來解釋深心,大家概念比較清楚一點。

◈學佛有所得:最淺得清淨心
◇見思煩惱沒有斷,清淨心不現前
◇所有一切的不善,身見是根
◇我見比身見深,一般講靈魂
◇從身見生起來就是我見
◇我愛是貪;我慢,傲慢瞋恚;我痴
◇貪瞋痴三個根本煩惱,從我見來的
◇無我、人、眾生、壽者相,清淨心
◇無我、人、眾生、壽者見,平等心
◇八萬四千法門都要通過這個渠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斷煩惱證菩提
◇六種神通是自性上有的,被煩惱蓋覆住
◇斷煩惱,六種神通自然現前,並不是修得的。修是去障礙而已

  所以我們學佛,你說有所得,得什麼最淺的功夫得清淨心,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沒有斷,清淨心不現前。所以清淨心現前,這個人是聖人,不是凡夫。小乘初果就是聖人,小小聖,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他斷盡了。這是見思煩惱,思煩惱沒有斷,見煩惱斷了。佛為教學方便起見,將八十八品見惑歸納五大類,這好說。第一個是身見,執著身是自己,這是錯誤的。所有一切的不善,這個身見是根。比身見更深的一層是我見,我見比身見深。你看《金剛經》前半部,破我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都是相。更深的我們講靈魂,有身見,這個是身。身見是誰?末那識,第七識,第七識是四大煩惱組成的。末那識第一個身見,從身見生起來就是我見。我,我見,執著這個東西,我們一般講靈魂,就是指這個。我愛,我愛是貪;我慢,傲慢,我慢是瞋恚;我痴,你看貪瞋痴。貪瞋痴是三個根本煩惱,從哪來的?從我見來的。沒有我,執著有個我。我是什麼?我就是貪瞋痴,就是我愛、我慢、我痴。所以《金剛經》後半部講得深,「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菩薩所證得的,平等心;前面是清淨心,小乘所證得的。我們有沒有能力在這一生當中證得小乘初果?這是事實,我們要認真去想想,然後選擇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要通過這個渠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的,一定是斷煩惱證菩提,能斷得了嗎?證到初果,這是小小聖,最小的;在大乘就是初信位的菩薩,十信的初信,斷證的功夫完全相同,都是斷見惑。見惑斷了有兩種神通現前,天眼通,天耳通。六種神通是自性上有的,被煩惱蓋覆住,你能夠斷煩惱,六種神通自然現前,它並不是修得的。修是去障礙而已,斷煩惱叫修,煩惱斷了之後性德就現前,智慧透露,透出來了。

◈離相,不要執著,境界假的,根也假的
◇末那、第六意識,兩個當家
◇在境界裡頭,每一天幹這個,自己不知道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總是分別執著連帶就起來,用得很熟,很自然
◇它是有次第的,但是速度太快,好像是同時的
◇眼識見到,然後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八地以上,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每一次生滅他都看得很清楚

  這個境界裡頭沒轉識,還是阿賴耶,阿賴耶不當家,當家的誰?末那跟第六意識,它兩個當家。第六的分別,末那的執著,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在這境界裡頭,每一天幹這個,自己不知道。佛說出來,我們想想是真的,沒錯,我的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總是分別執著連帶就起來,用得很熟,好像很自然它就跟著起來。眼見色,眼識見色塵,跟著就起分別、就起執著。它真的是有次第的,但是它速度太快,好像是同時的,我們沒有看到當中有間隔。如果你能夠看到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你就看到了,眼識第一個見到,然後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你就會看得清清楚楚這層次。佛經上常說,誰有這個本事?八地以上。八地以上菩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每一次生滅他都看得很清楚,他有這個本事,那個心多清淨。所以離相,不要執著,相是假的。外面境界是假的,根也是假的,能見外面境界的眼根、耳根、鼻舌身根都是假的,都是物質現象。第六意識的根是真的,這個是藉比喻上講,比物質現象來得真,物質現象沒有了它還在,但它也還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因為他有這個現象在,他出不了十法界,有本事出六道輪迴,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要破無明,起心動念沒有了,眼見色、耳聞聲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沒有起心動念,這是法身菩薩,就是明心見性,他沒有障礙。「當相離相,不隨物轉」,法身菩薩,十法界裡頭的菩薩做不到,所以他沒有障礙,他沒有纏縛。

◈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見性,戒就真圓滿了,得大自在,在萬物當中不著萬物,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能保持清淨平等覺,順境不起貪愛,逆境不生瞋恚,一點都不染污、不動搖
◇真心,決定不受染污;受染污的是妄心,六七識
◈淨土宗是橫出
◇用妄心修八萬四千法門,一個等級一個等級,慢慢向上爬,叫豎出
◇淨宗能相信、能接受、不動搖,那是特殊現象,一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決定往生
◇真信,真正發願求生:生死心切才能做到,生死心不切做不到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經教要圓解,難,總得有一點定慧
◇修任何一門,將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統統都能往生

  「宗門云」,宗門是禪宗,禪宗裡面有這兩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只要見性戒就圓滿,真圓滿了,他得大自在,在萬物當中不著萬物,所謂「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也就是說,他能保持他的清淨平等覺,無論在什麼境界,順境不起貪愛,逆境不生瞋恚,他一點都不染污,他也不動搖,那是見性。性是什麼樣子?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一個他說清淨,「本自清淨」。他講的清淨,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心,真心,決定不受染污。我們今天受染污的是什麼?妄心,就是第六意識、第七識,染污。第七識染污最重,第六是分別重、染污輕,第七是分別輕、染污重,這妄心。用妄心修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要經歷這些過程,這是佛經上講得非常詳細,一個等級一個等級,慢慢向上爬,叫豎出。淨土宗不然,淨土宗是橫出,不走這個路子,它跟一般路子完全相違背,它叫橫出。這個法門真難信!所以不能相信、不能接受,這是正常現象。你要是能相信、能接受、不動搖,那是特殊現象,一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為什麼?他決定往生,他不要通過八萬四千法門,不必那麼麻煩,就是一句佛號。條件很簡單,真信,真正發願求生。生死心切他才能做到,生死心不切做不到。所以這個要曉得。經教要圓解,圓解難,圓解總得有一點定慧,沒有一點定慧怎麼圓法?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這祖師們說的,一切諸佛喊冤枉,你把我的意思搞錯了。真的,你要真有智慧,佛法裡門門都通,沒有一門不通。八萬四千能不能通淨土?能通,你修任何一門,你將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統統都能往生。不但學佛教的,其他宗教也一樣,好好的認真去修,修那個宗教,把修行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絕對往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13



心有拘累,隨物而轉,故為煩惱所縛,
凡夫著有,
二乘滯空,皆墮情執之中,咸是心隨物轉,故於萬物不得自在。
大士深達法性,當相離相,不隨物轉,故無縛繫。

宗門云:「
但自無心於萬物,
何妨萬物常圍繞。」

進而物隨心轉,故能隨意自在。

◎德遵普賢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