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

不受環境影響,叫真功夫|常受環境影響,六道凡夫|戀德禮辭:修菩薩道的人根本的德行|真有膽量:念念都是往生極樂世界,今天走最好|淨空老法師

 


不受環境影響,叫真功夫|常受環境影響,六道凡夫戀德禮辭:修菩薩道的人根本的德行真有膽量:念念都是往生極樂世界,今天走最好|淨空老法師


◈學習大乘就要像善財那樣
◇戀德禮辭:修菩薩道的人根本的德行
◇見到人家行好事,我讚歎幾句;見到人家做得不好,還得批評
◇分別執著沒放下,依舊造的是輪迴業,還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善惡他統統參訪,並不是說善的我去,不善的我不去,他是平等心
◇對善知識、惡知識,禮敬沒有差別
◇與德行戒定慧相應,讚歎;與戒定慧不相應的,不讚歎
◇惡知識,真正修行人會成功:關關考試他都能通過
◇佛法善惡是假設的,不是絕對的
◇佛無有定法可說,所說都是善巧方便,幫人開悟

  「戀德禮辭」,修菩薩道的人根本的德行,我們沒做到。見到人家行好事,我讚歎幾句,見到人家做得不好還得批評,我們的起心動念起來了,沒放下,分別執著沒放下。換句話說,我們依舊造的是輪迴業,自己還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佛菩薩看到流眼淚,搖頭。這什麼原因?沒有遇到善知識,沒人教。我算很幸運,我還能在李老師會下待了十年,看到榜樣,老師是身行言教,做給我們看。所以善財童子是表法,是做給我們大家看的,學習大乘就要像善財那樣的。五十三個善知識是代表我們現在的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有善有惡,他統統參訪、去參學,並不是說善的我去,不善的我不去,他統統去。為什麼?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是平等心。裡面只有一樣不相同,你看禮敬相同,對善知識、惡知識相同的,禮敬沒有差別;不同在哪裡?讚歎。善的,與德行相應的,戒定慧相應,讚歎;與戒定慧不相應的,不讚歎。你看,有禮敬,沒有讚歎。為什麼?那不是一般人都能學的,一般人都教壞了。那真正修行人?真正修行人會成功。為什麼?關關他通過考試,他都能通過,在他眼睛當中是善知識,在一般人看起來那是惡知識佛法沒有善惡,善惡是假設的,不是真的,是一時的方便,不是絕對的。絕對的,佛說無有定法可說,佛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善巧方便,目的幫人開悟,這個道理要懂!

◈批評就錯得太離譜了
◇不善就是不讚歎,沒有批評
◈一味真誠,你才能成佛
◇生活從早到晚就是菩薩學處,真正學佛在這裡學
◇學,最重要學用真心,不能用阿賴耶
◇還有假的,還要自己保護自己,錯了
◇常常有防範:清淨心沒得到
◇真有膽量:念念都是往生極樂世界,今天走最好
◇不受環境影響,叫真功夫;常受環境影響,六道凡夫

  善財從頭到尾都那麼樣的謙虛恭敬,對善的讚歎,對不善的就是不讚歎,沒有批評。那要批評就錯了,錯得太離譜了。在這個境界裡頭,生活從早到晚,工作、待人接物,這就是菩薩學處,你真正學佛在這裡學學,最重要的就是學用真心,不能用阿賴耶,阿賴耶是妄想分別執著,不能用,用真誠,真誠到極處。不要怕吃虧,不要怕上當,不要怕別人騙我,甚至於別人傷害我、陷害我,都不怕,一味真誠,你才能成佛,才能成就。還有假的,還要自己保護自己,錯了。人家來害我,需不需要防範?不需要。你常常有防範,你的心還不清淨,不要說平等覺,清淨心沒得到真有膽量,為什麼有膽量?我念念都是往生極樂世界,今天走最好,有這樣的心。這個世間有緣,我為大家服務,多幫助大家一點;沒有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好!捨要捨得乾淨,還有拖泥帶水,不行。不能受環境影響,叫真功夫;常常受環境影響,六道凡夫,幾時能出得去

◈見惑第一個身見
◇最好是往生極樂世界,別再換身體了,換身體就是搞輪迴
◇頭一關,我,造作六道輪迴的主人
◇真正身見破了,不會有自私自利,對待一切眾生肯定是平等真誠
◇六道輪迴自作自受,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干
◈跟一切人、事、萬物不對立
◇不對立就是一體
◇一體,自自然然慈悲就流出來
◇凡是人,皆須愛,這裡頭沒有等差
◈平等恭敬對待眾生,自己謙虛
◇不能批評,沒有必要批評
◇你說他錯了,他是不是真錯?有的他做對了,我們以為他錯了。特別是大乘佛法,我們了解的深度不夠
◇要虛心,先成就自己,才能成就別人
◇沒成就,往往誤導別人,因果責任要負的

  這下面說,這是念老的話,「以聖智斷盡此煩惱,稱為漏盡」。聖智是指小乘,小乘初果斷了見惑。見惑是什麼?第一個是身見,真正知道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要把身看作衣服,身的生死就好像衣服髒了換一件,換一個身體。最好是往生極樂世界,別再換身體了,換身體就是搞輪迴頭一關,人要真正身見破了,不會有自私自利,對待一切眾生肯定是平等的,是真誠的頭一關,我是造作六道輪迴的主人六道輪迴誰給你?自己造的,自作自受,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干,幾個人把它搞清楚?第二個,邊見,我講邊見講得簡單,講得淺顯,邊見就是二邊,二邊就是對立。邊見破了,沒有對立的,我跟一切人不對立,我跟一切事不對立,我跟天地萬物不對立不對立就是一體。一體裡面,自自然然那種慈悲就流出來,佛教的名詞叫慈悲,一般講的是愛心,你能愛人。「凡是人,皆須愛」,這裡頭沒有等差,沒有我對這個特別好一點,對那個薄一點,沒有,平等的。有厚薄的時候,你還是有分別、有執著,你的煩惱沒放下。平等對待一切眾生,恭敬對待一切眾生,自己要謙虛不能批評,沒有必要批評你說他錯了,他是不是真錯了?有的他做對了,我們誤會了,我們以為他做錯了,其實他沒做錯,特別是大乘佛法,我們了解的深度不夠。所以要虛心,先成就自己,才能成就別人自己沒有成就,往往誤導別人,那個因果責任要負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