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學什麼:學清淨心、學平等心|學戒的目的:得清淨、恭敬、真誠心|心不清淨,那個戒白學了|古人學戒能得清淨心:古人有根;今人沒有根|沒有三個根,所以戒律學偏、學邪了|淨空老法師
◈學佛學什麼:學清淨心、學平等心
◇戒的目的是清淨心
◇有學戒的,樣子持得很像;心不清淨
◇貢高我慢,對於一些破戒的瞧不起,毀謗人破戒
◈學戒的目的:得清淨、恭敬、真誠心
◇心不清淨,那個戒白學了
◇不學戒還老實、謙虛一點;學了戒瞧不起人
◇古人學戒能得清淨心;現在得不到:古人有根;今人沒有根
◇古人從小培養出來的孝敬,所以那個戒管用
◇現在沒有孝敬、心浮氣躁,學會一點就拿這當尺碼子到處量別人,不合標準就批評,造口業!
學佛學什麼,這個一定要知道,學清淨心、學平等心,就在我們經題上,這個經題太妙了,這個經題是無上的法寶。佛家講的戒定慧三學,戒的目的是什麼?是清淨心。我曾經看到有學戒的,樣子持得很像,穿袍搭衣,托缽吃飯,都是些形相,心清不清淨?不清淨。怎麼不清淨?他貢高我慢,對於一些破戒的,沒有像他那個樣,他瞧不起,他毀謗人破戒,將來你們都墮地獄,這是心不清淨。心不清淨,那個戒白學了,學戒的目的是得清淨心、得恭敬心、得真誠心,他三個都沒有。不學戒的時候他還老實一點、還謙虛一點,學了戒瞧不起人。這什麼原因?為什麼中國古人學戒能得清淨心,現在得不到,原因在哪裡?古人有根,今人沒有根。古人什麼根?古人從小培養出來的孝、敬,他有這個根,所以那個戒管用,真正幫助他得清淨心。現在沒有孝、沒有敬,心浮氣躁,學會了一點就拿這個當作尺碼子到處量別人,不合標準就批評他,造口業!
◈大乘菩薩持的是心戒
◇窺基大師:人家諷刺他不能持戒,叫三車法師
◇窺基大師:人家諷刺他不能持戒,叫三車法師
佛門裡頭有道宣律師的故事,道宣是律宗的祖師,中國戒律開山第一位,終南山律宗的初祖,道宣律師。大菩薩示現,表演這一招給後人看。窺基大師那時候是大法師,講經教學的,這是貴族出家的,他本來不願意出家,玄奘大師看中他,叫他出家,他提出三個條件。他習氣很重,從小過的是宮廷富貴的生活,他的叔父尉遲敬德,唐太宗的大將。從小生活過慣了,不能吃苦,我出家要帶一車金銀財寶,玄奘大師同意了,叫「三車法師」,帶一車書籍,喜歡讀書,還有一車美女,人家諷刺他,不能持戒,叫三車法師。今天這個法師從終南山經過,通知道宣律師,他要到山上來訪問,來看看。道宣律師說非常歡迎,趁這個機會來教訓教訓他。
◇道宣律師持戒精嚴,感動天人送供養
◇不動心,眼見色、耳聞聲沒有起心動念
◇法身菩薩的境界
道宣律師持戒之精嚴感動天人,他日中一食,中午這一餐飯,天人送供養。他就想明天表演一下,明天中午窺基大師到這來,親眼看到天人供養我,炫耀一下,這持戒的好處。第二天窺基大師來了,到中午,天人沒有來送供養,大失所望。招待窺基大師他們一行下山。到第二天中午,天人來送供養,他就責備,昨天你為什麼沒來送供養?他說昨天大乘菩薩在這個地方,滿山都是護法神,我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之後,身上流冷汗,慚愧。佛門裡有這麼個故事。這個裡頭都講表法的意思,大乘菩薩持的是心戒,《梵網心地戒品》,他不動心。眼見色沒有起心動念,哪來的分別執著?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都不起心不動念,這誰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他需不需要飲食?不需要。不需要為什麼還要這樣表演?表演給眾生看,我要不這樣做,大家不敢學佛;我這樣做,這佛法好學,我也可以學,接引眾生。
◈戒定慧三學一體
◇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人修法,無法不圓
◇從戒裡頭得定、得慧;從慧裡面有戒、有定
◇三教一源:戒律、禪宗、教下,佛用這個來教化眾生
◇戒律是基礎,教小學的,扎根教育
◇過去扎根教育,家庭做好了,所以受戒管用
◇現在受戒出問題了,他沒有三個根,所以戒律學偏、學邪了
佛法是圓融的,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人修法,也是無法不圓。從戒裡頭得定、得慧,從慧裡面有戒、有定,都是圓滿的,戒定慧三學一體,不懂這個道理就錯了。古大德說三教一源,我們昨天講過,三教就是戒律、禪宗、教下,佛用這個來教化眾生。戒律是基礎,是教小學的,扎根教育。中國過去扎根教育家庭做好了,所以受戒管用。現在受戒出問題了,為什麼?他沒有《弟子規》的根,沒有《感應篇》的根,沒有《十善業》的根,所以這個戒律學得有問題,學偏了、學邪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二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