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成佛是對佛最殊勝的供養|法供養裡第一:如說修行供養|法供養七種,功德無量無邊:一定要不著相;著相就有邊際了|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賢公九十二年所表的法,這一句話最重要|淨空老法師

 


成佛是對佛最殊勝的供養|法供養裡第一:如說修行供養|法供養七種,功德無量無邊:一定要不著相;著相就有邊際了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賢公九十二年所表的法,這一句話最重要|淨空老法師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不捨菩薩業供養
◈法供養裡第一:如說修行供養
◇把錯誤的行為依照佛所教導的修正過來,叫做修行
◇如說修行供養:法供養最重要的一個科目
◇這個是菩薩從根本上的供養

  「不捨菩薩業供養」,這是《行願品》上的經文,說菩薩法供養。法供養裡面第一個就是如說修行供養,佛教導我們的,我們一定要認真落實,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把錯誤的行為依照佛所教導的修正過來,叫做修行如說修行是法供養裡頭最重要的一個科目這個是菩薩從根本上的供養,我們講扎根,從這扎根。

(中略)

◈身心清淨,萬緣放下,修戒定慧
◇戒是佛的教誡;定是修學的樞紐
◇八萬四千法門目的是相同的:得定
◇定,梵語叫三昧,經題上叫清淨平等
◇清淨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定;平等是菩薩的定
◇心定了就開智慧
◇覺是佛教修學終極的目標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教育就畢業了

  身心清淨,萬緣放下。修什麼?修戒定慧戒是佛的教誡,定是修學的樞紐八萬四千法門,法門多,不一樣,就是用的方法不相同,手段不一樣,可是目的是相同的,目的是什麼?是得定,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定,梵語叫三昧,在我們這個經題上叫清淨平等,清淨是定,平等是定,清淨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定,平等是菩薩的定。定的目的何在?定的目的是在開智慧,心定了就開智慧,所以後面那個覺,清淨平等覺,覺是佛教修學終極的目標,大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教育就圓滿了,就畢業了,成佛就畢業了。

◈成佛之後幹什麼?
◇自覺之後完全在覺他,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服務
◇服務有個總的方向、目標
◇總的方向:幫助眾生回歸自性
◇用的手段是教學
◇教學第一個目標: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知苦樂
◇要把苦樂的現象、真相講透徹:先說苦、再說樂
◇《無量壽經》把這兩樁事情講得很清楚
◇知苦樂就是聖人、賢人
◇苦從我們違背性德的思想言行所感得的
◇樂從我們思想言行與性德完全相應來的
◇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是性德、是菩薩業

  成佛之後幹什麼?這個世界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幹。佛在世間,自覺之後完全在覺他,幫助別人,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是真正的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有個總的方向,有個總的目標總的方向是幫助眾生回歸自性,這是總方向。用的手段是教學,教學是他的手段。教學第一個目標,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眾生有苦樂,要把苦樂的現象,真相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先說苦再說樂。這部《無量壽經》把這兩樁事情講得很清楚。所以佛首先教我們知苦樂,這個很重要。知苦樂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這就是聖人,這就是賢人。知道苦樂之後,佛要幫助我們如何脫離苦而獲得樂。佛告訴我們,苦從哪裡來的?苦從我們一切違背自性、違背性德,那就是錯誤的思想言行所感得的,苦從這麼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我們思想言行與性德完全相應,從這來的。什麼是性德?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是性德,這就是菩薩業

(中略)

◈常常存菩提心,這個人就是菩薩

  常常存菩提心,這個人就是菩薩

◇菩提心的體:真誠
◇自受用:清淨、平等、正覺
◇他受用:慈悲
◇真誠到極處叫至誠
◇對自己要清淨、平等、覺悟;別的我都不要
◇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分別
◇煩惱是染污:五種見惑、五種思惑
◇把這個東西放下,清淨心現前
◇不分別,平等心現前
◇覺現前了,圓滿的覺悟,成佛了
◇菩提心是根本,用這個心
◈不捨菩薩業、不離菩提心
◇菩薩道就是菩薩業、菩薩行
◇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最後歸淨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我早年在美國講菩提心,我是用《無量壽經》的經題。菩提心的體,「真誠」,我用這兩個字;自受用就是「清淨、平等、正覺」,這自受用;末後一個「慈悲」,他受用,我用十個字來解釋,容易懂,容易體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誠是菩提心的本體,就是《觀經》上講的至誠心,至誠是什麼?真誠到極處叫至誠。自己對自己要清淨、要平等、要覺悟,別的我都不要,我只要這個。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分別。有分別就不平等,有染污就不清淨。什麼是染污?煩惱是染污,經教常講的五種見惑、五種思惑是染污。五種見惑是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五種思惑是貪、瞋、痴、傲慢、懷疑,這是染污。把這個東西放下,清淨心現前,阿羅漢的境界。再往上提升,不分別。不分別,平等心現前,分別就不平等了。最後再向上提升,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現前了。佛教也稱為圓覺,圓滿的覺悟,這就成佛了菩提心是根本,用這個心。什麼是菩薩道?菩薩道就是菩薩業、就是菩薩行,我也用十個字,「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最後歸淨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做為總結。所以我用二十個字,叫不捨菩薩業,不離菩提心

◈財供養供養再多,比不上法供養
◇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法供養的功德無量無邊:它跟性德相應,自性沒有數量
◇法供養:如說修行、利益眾生、攝受眾生、代眾生苦、勤修善根、不捨菩薩業、不離菩提心
◇用這種心願,一句話的供養就不可思議
◇財施、無畏施,比不上法供養
◇法供養七種,功德無量無邊:一定要不著相;著相就有邊際了
◈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回歸自性
◇我修這些供養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
◇沒有白幹,那個功德無量無邊,都在一句佛號裡
◇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教人明瞭事實真相
◇這一條重要,你一切所思所言所行全都回歸自性了,功德稱說不盡

  下面經文接著寫,「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這段話說什麼?財供養供養再多,比不上法供養法供養的功德真的是無量無邊,為什麼?它跟性德相應,自性沒有數量,所以法供養跟自性相應,它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這個地方所說的這些,全是屬於法供養:如說修行、利益眾生、攝受眾生、代眾生苦、勤修善根、不捨菩薩業、不離菩提心用這種的心願,一句話的供養就不可思議。前面所說的供養是說財供養,布施裡有財施、有法施、有無畏施,財施供養、無畏施供養比不上法供養。法供養裡頭,佛在《華嚴經》上具體給我們說了這幾句,如說修行第一,利益眾生第二,攝受眾生第三,代眾生苦第四,勤修善根第五,不捨菩薩業第六,不離菩提心第七,說了七種。這七種功德無量無邊,一定要不著相,著相就有邊際了。不著相,什麼叫不著相?我修這些供養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幹這些好事也不放在心上;沒有白幹,那個功德無量無邊,都在一句佛號裡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用意何在?教人明白道理,明瞭事實真相這一條重要,你一切所思所言所行全都回歸自性了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回歸自性功德稱說不盡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財供養再多,出不了六道輪迴;法供養少許,他一下覺悟了
◇勸人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一句就不得了
◇賢公念念不離這一句,他功德多大
◈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
◇這一句是法供養
◇真聽明白了,真不懷疑,接受賢公的勸告,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生到淨土他就成佛了,還有哪個功德能跟這個相比?
◇賢公九十二年所表的法,這一句話最重要
◇相信的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
◇聽到這一句話,歡喜、理解、真幹,就得一切諸佛如來加持
◇像賢公一樣,一生不拐彎,肯定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往生到極樂就是法身菩薩

  下面一個問,《華嚴經》上,「何以故」,什麼緣故,為什麼法供養有這麼大的功德?下面是答覆,「以諸如來尊重法故」。這個意思一定要懂得,為什麼?財供養再多,出不了六道輪迴;法供養少許,他一下覺悟了勸人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一句就不得了海賢老和尚念念不離這一句,他功德多大。他說得更明顯、更清楚,常常教人: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假的。這一句是法供養。對方真聽懂了,真聽明白了,真不懷疑,接受老和尚的勸告,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生到淨土他就成佛了,還有哪個功德能跟這個相比老和尚一生,九十二年所表的法,哪一個最重要?這一句話最重要相信的人,那就是世尊在大乘經上常說的,這個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今天得人身,有緣聞到佛法,聽到這一句話,歡喜、理解、真幹,他就得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一生不拐彎,肯定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他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法身菩薩,真實不可思議,這個我們要知道。

◈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
◇你依照佛所講的去修行,決定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如說修行,在極樂世界出生諸佛
◈如是修行,是真供養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
◇一切修行當中,這是最真實的,真實到極處
◇堅勇求正覺是法供養
◇堅是指信心,勇是指願心
◇勇猛精進,願生極樂世界,到極樂就是求成佛
◇這是「真供養,供養中最」,沒有比這個更高更上的了
◇勝於以餘物供養恆沙諸聖
◇唯有淨宗這一門是一生成佛的大法,太可貴了

  所以底下這個經文,都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如來尊重法,你依照佛所講的去修行,決定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如說修行,在極樂世界出生諸佛。「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一切修行當中,這是最真實的,真實到極處。到這個地方,這是《華嚴經》上的話。下面是念老的話,「以堅勇求正覺是法供養」。堅決的信心,堅是指信心,勇是指願心,我願生極樂,勇猛精進,願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就是求作佛、成佛,這是法供養,這是「真供養,供養中最」,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沒有比這個更上的了,「故勝於以餘物供養恆沙諸聖」。恆沙諸聖的供養,它是物質的供養、精神上的供養,但是不是教你成佛,唯有淨宗這一門是一生成佛的大法,太可貴了,所以勝於以餘物供養恆沙聖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一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51




《行願品》曰:「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所謂
如說修行供養;
利益眾生供養;
攝受眾生供養;
代眾生苦供養;
勤修善根供養;
不捨菩薩業供養;
不離菩提心供養。

善男子:
如前供養無量功德,
比法供養一念功德,
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何以故?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
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以「堅勇求正覺」是法供養,是真供養,供養中最,
故勝於以餘物供養恆沙諸聖也。

◎法藏因地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