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所感受到的,障礙都是從外面來的|有智慧的人看得很清楚,障礙是從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謹慎|以為自己很不錯,障礙永遠不能夠消除,這一生夠受的,來生繼續還要受|淨空老法師
◈障礙決定不是從外來的
◇凡夫所感受到的,障礙都是從外面來的
◇有智慧的人看得很清楚,障礙是從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謹慎
◇以為自己很不錯,障礙永遠不能夠消除,這一生夠受的,來生繼續還要受
◇真正覺察到問題是在自心;不在外面境界
◈如何斷煩惱、證菩提?回頭是岸
◇把自心裡面煩惱斷掉
◇自心煩惱最深的地方是起心動念
◇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微細念頭
◇沒見性以前的菩薩都不知道
◇見性知道,還沒見到
◇八地以上看到了,才有能力斷它
凡夫所感受到的,障礙都是從外面來的,有智慧的人他看得很清楚,障礙決定不是從外來的,是從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留心、不謹慎所造的不善業。往往這些不善業自己沒有覺察到,以為自己很不錯,所以那個障礙永遠不能夠消除,這一生夠受的,來生繼續還要受,不能不認真把它看破。看破就是真正覺察到問題是在自心,不在外面境界。如何斷煩惱、證菩提?回頭是岸。要把自心裡面煩惱斷掉,自心煩惱最深的地方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我們知不知道?不知道,我們的念頭太粗了,微細的念頭不知道。細到什麼程度?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我們怎麼會知道?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微細念頭。不但我們不知道,阿羅漢也不知道,辟支佛也不知道,沒見性以前的菩薩都不知道。見性知道,還沒有見到,什麼時候見到?八地以上,你證得八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上看到了,清清楚楚,才有能力斷它。
◈修行要老實,要守本分
◇我們今天用功,無明煩惱是用不上的
◇我們用功用在見思煩惱、塵沙煩惱
◇要從次第上來,慢慢向上提升
◇不能躐等,無法躐等
◈功夫全是在看破、放下
◇智慧不從外來,從內來:從清淨心來
◇阿羅漢真實智慧;六道凡夫沒智慧:清淨心沒現前
◇即使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心還不清淨:他真的是放下了;無明沒放下,不開智慧
◇四空天的人:有放下了;空沒放下:他執著空
◇執著有,生四禪天
◇欲放下了,貪瞋痴慢疑、七情五欲放下了,生色界天
◇貪瞋痴慢疑沒放下,生欲界天
所以我們今天用功,無明煩惱是用不上的,我們用功用在哪裡?用在見思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是小乘阿羅漢所斷的。所以我們要從次第上來,慢慢向上提升,阿羅漢等於小學,辟支佛是中學,菩薩是大學,等覺是博士班,妙覺,學位拿到了,無上菩提,學位拿到了。不能躐等,無法躐等,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們修行要老實,要守本分,這個很重要。功夫全是在看破、放下,看破是智慧,智慧不從外來,從內來,從哪裡來?從清淨心來。阿羅漢放下見思煩惱,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阿羅漢真實智慧,六道凡夫沒有智慧,為什麼?清淨心沒現前。即使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心還不清淨,他真的是放下了,無明沒放下,不開智慧。四空天的人,有放下了,空沒放下,他執著空,所以生四空天;執著有,生四禪。欲放下了,貪瞋痴慢疑放下了,七情五欲放下了,生色界天,不容易。如果貪瞋痴慢疑沒放下,七情五欲沒放下,生欲界天,欲界最高的,他化自在天。這個不能不知道。
◈凡夫契入境界的條件是老師
◇老師指導,對老師要有信心,依教奉行,就省了很多冤枉路,你這一生有可能成就
◇古聖先賢沒有私心,以真誠心待人接物
◇總的指導綱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這四句話,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所有成功的人都是走這條路
學佛,凡夫契入境界的條件是老師,老師重要,沒有老師,我們自己會走很多彎路,很辛苦。老師指導,對老師要有信心,依教奉行,就省了很多冤枉路,你這一生有可能成就。古聖先賢沒有私心,大公無私,以真誠心待人接物,不一樣,教給我們什麼?總的原則、總的指導綱宗就是四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就這四句。你相不相信?我的老師傳給我,我今天傳給大家,這四句是真實話,沒有一個字是假的。這四句話,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所有成功的人都是走這條路,你只要試試看,你就發現效果不可思議。
◈對你成敗有影響的就是環境
◇包括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
◇生活艱難、沒人護持,沒有憂慮的,那就不是凡人
◈方法是一門深入
◇修學會不會見異思遷,能不能突破障礙?
◇一部經典,怎麼學?讀!讀一千遍
◇劉素雲老師一部《無量壽經》念了二十年,一天十遍
◇其餘的時間念佛的名號
◇日夜都不曾丟失,她成功了
◇自見就是開悟,不需要聽別人講、看人家註解,自己就通了
◇然後再聽講、再看註解,對對號,用它來做印證
◇學《華嚴經》,清涼、李長者就是我的親教師,他給我印證
◇要沒有十年、二十年,怎麼行?
四句話知道了,對你成敗有影響的就是環境,這包括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生活艱難,沒有人護持,三餐飯都吃不飽,你能沒有憂慮嗎?你能沒有妄想嗎?真的沒有妄想、沒有憂慮的,那就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修學會不會見異思遷,能不能突破障礙?方法是一門深入。真的,一部經典,怎麼學?讀!讀一千遍。我們看到榜樣,劉素雲居士是一個榜樣,一部《無量壽經》念了十年,到現在是二十年了。一天十遍,經念熟了,念一遍大概三、四十分鐘,十遍只需要四、五個小時,其餘的時間念佛的名號,阿彌陀佛,日夜都不曾丟失,她成功了。她有沒有開悟?自見就是開悟,不需要聽別人講,不需要看人家的註解,自己就通了,就明白了。然後再聽講,再看註解,幹什麼?對對號,看看我悟的跟他講的意思相不相同?相同,正確的,用它來做印證。譬如學《華嚴經》,我明白了,我在講之前要把清涼大師的《疏鈔》翻來看看,李長者的《合論》翻開來看看,看什麼?對一對,我悟的跟他所註解的意思一樣不一樣。語言不一樣沒關係,意思要一樣。清涼、李長者就是我的親教師,他給我印證,他雖然是唐朝人,《華嚴經疏鈔》在我桌上。要沒有十年、沒有二十年,怎麼行?
◈沒有求,一切順其自然
◇不要求開悟:那個求是個妄念、障礙,要把它拔除
◇不要求開悟:那個求是個妄念、障礙,要把它拔除
◇小悟,清淨心現前: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放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除業障」,自然的
◇大悟,平等心現前:不起心不動念
◇起心動念就不平等了
◇六根在六塵境界裡不起心不動念,遍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諸佛菩薩功德、一切眾生功德,都是自性功德流露:它是平等的,大智慧
一輩子,不要求開悟,因為那個求是個妄念,是個障礙,這個東西要把它拔除,沒有求,一切順其自然,自然而然明白了,意思出現了。這個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人悟有沒有現象?有。小悟,心地清淨,清淨心現前,把這個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放下,完全用真誠恭敬來對待,就是「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除業障」,自然的,沒有絲毫勉強。平等心現前,就大悟了,清淨心是小悟,平等心是大悟,平等心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就不平等了。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不起心不動念,遍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都是自性功德流露,諸佛菩薩功德流露,一切眾生功德流露,也是自己的功德流露。所以,它是平等的,大智慧。如果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徹底覺悟,見性成佛,這個佛是華嚴圓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淨土叫理一心不亂。這是功夫達到最高峰,將來往生生實報莊嚴土。
◈要鍥而不捨
◇對佛菩薩教學的理論、方法不是很熟悉、肯定是真實智慧:認真學習,不敢放逸,這才能成就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這不能成功
◈功夫愈深,心愈清淨、愈平等
◇像賢公念佛,一句接著一句,不曾丟失,這是功夫
◇清淨平等覺生智慧不生煩惱,智慧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
我們要是對於佛菩薩教學的理論、理念、方法不是很清楚、很熟悉,真正肯定那是真實智慧,我們認真學習,不敢放逸,這才能成就。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這不能成功,要鍥而不捨。像海賢老和尚念佛,一句接著一句,不曾丟失,這是功夫。功夫愈深,心愈清淨、愈平等,清淨平等覺生智慧不生煩惱。智慧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比什麼都重要。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