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工作做得很好;心是清淨的,很少雜念:這是觀|情執、計度分別:生煩惱的統統放下,這才叫觀|觀生智慧,把境界真相看清楚了:真相不可得|淨空老法師

 


工作做得很好;心是清淨的,很少雜念:這是觀|情執、計度分別:生煩惱的統統放下,這才叫觀|觀生智慧,把境界真相看清楚了:真相不可得|淨空老法師


◈粗思名覺,細思名觀
◇一般人用心都是粗念
◇細思是很冷靜,不夾雜煩惱在裡面,這是觀
◇工作做得很好;心是清淨的,很少雜念:這是觀

  《大乘義章》第二卷裡頭,有兩句話給我們說明覺觀,「粗思名覺,細思名觀」。這就是念頭,粗的念頭是覺,細的念頭是觀。一般人用心都是粗,粗念,微細的念頭是觀。普通人這個粗思,可以說從早到晚不間斷;細思,細思是很冷靜,不夾雜煩惱在裡面,這是觀。學會了要會用功,在生活上用上了,生活裡面的煩惱可以放下,工作上用上了,工作很認真,做得很好,心是清淨的,很少雜念,這是觀,叫觀照,照見。

◈是法離諸情計,故名為觀
◇情是情執;計是計度分別:這個東西要放下,這才是觀
◇凡夫沒有觀照的功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有情執
◇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
◇生煩惱的統統放下,這才叫觀
◇觀生智慧,把境界真相看清楚了:真相不可得

  「又《遊心法界記》曰:言觀者,觀智。是法離諸情計,故名為觀也。」這個就是告訴我們,觀這個意思裡頭,什麼才叫觀。情是情執,計就是分別,計度分別,這個東西要放下,這才是觀凡夫沒有觀照的功夫,他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有情執,就是我們一般講執著,他有計較,計較就是分別,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他有這些,這些都是煩惱,生煩惱的。這把生煩惱的統統放下,這才叫觀觀生智慧,生什麼智慧?外面這些境界真相看清楚了,真相是什麼?真相不可得

◈三諦三觀:菩薩一切行門的樞紐
◇三諦三觀者,萬行之要樞,菩薩之肝膽
◇六度萬行,就是修三諦三觀
◇諦:真實的、理、諸法實相
◇觀:怎麼看法能把事實真相看出來
◈法: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諸法
◇有情:動物,植物
◇非情:沒有情識的眾生
◇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
◈非空非假、而空而假:則是中諦
◇既言如化,則非絕對空無,故言非空
◇若言是有,則只如幻化而已,並非實有
◇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現假有
◇既是幻化,則所現舉體是空
◇現實的環境、萬法,確實是如幻如化

  「又《會疏》曰:觀之字,即三觀也。蓋夫三諦三觀者,萬行之要樞,菩薩之肝膽也。」這是天台宗修行的方法,三諦三觀,修法華三昧,這個下面會講到,是菩薩一切行門的樞紐。換句話說,六度萬行修什麼?就是修三諦三觀諦是講真實的,不是虛妄的,這個是理,是諸法實相觀是說你怎麼個看法,你能把事實真相看出來,真相就在眼前。「又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非情是無情,無情就是指的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佛把眾生分為兩大類,有情是動物,植物、礦物是非情,是沒有情識的眾生。如果單單講眾生,全包括,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統統叫眾生,所以眾生包括動物,包括植物、礦物,統統是眾生。「生死涅槃諸法」。這個法字包括的範圍很大。「如化」者,《會疏》說:「非空非假、而空而假」,這是譬喻,則是中諦。「意謂:既言如化,則非絕對空無,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則只如幻化而已,並非實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現假有既是幻化,則所現舉體是空。」這是大乘經教裡頭常講的,都是現實,我們一般俗人說現實,現實的環境,現實的萬法,確實是如幻如化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34




「觀法如化」者,觀一切皆如幻化也。

「觀」者,智之別名。

《大乘義章二》曰:「粗思名覺,細思名觀。」

又《游心法界記》曰:「言觀者,觀智。是法離諸情計,故名為觀也。」

又《會疏》曰:「觀之字,即三觀也。蓋夫三諦三觀者,萬行之要樞,菩薩之肝膽也。」
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諸法。」


「如化」者,

《會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則是中諦也。」

意謂:
既言如化,則非絕對空無,故言非空。
若言是有,則只如幻化而已,並非實有。

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現假有。
既是幻化,則所現舉體是空。

故《會疏》謂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顯中道之義。

「觀法如化」者,即觀一切法,皆是中道。

◎積功累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