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常寂,與自性相應|我們全在自性裡|自性沒有大小、先後,就是沒有空間、時間|你不想會明白;你愈想愈錯、愈想妄念愈多|真相:離言說、離思惟,你就見到了|淨空老法師

 


常寂,與自性相應|我們全在自性裡|自性沒有大小、先後,就是沒有空間、時間你不想會明白;你愈想愈錯、愈想妄念愈多|真相:離言說、離思惟,你就見到了|淨空老法師


◈三昧常寂
◇真體離生滅之相,謂之常
◇絕煩惱之相,謂之寂
◇煩惱是念頭
◇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寂,真的回歸自性了
◈不生不滅,絕名相於常寂之津
◇不生不滅,名相放下了
◇名相是講經的一種工具、方便,不是真的
◇看經,不執著文字相、名字相、心緣相
◇心緣相:你所體會、領略到的,也不是真的--是好事,但不必放在心上
◈常寂,與自性相應
◇自性,隱的時候一法不立;現的時候能生萬法
◇它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沒有一法能超越自性
◈我們全在自性裡
◇自性沒有大小、先後,就是沒有空間、時間
◇沒有辦法去想像
◇你不想會明白;你愈想愈錯、愈想妄念愈多
◇真相:離言說、離思惟,你就見到了

  「常寂者,真體離生滅之相,謂之常。」真體是自性,自性不生不滅,這叫常,永遠常住。「絕煩惱之相,謂之寂。」煩惱是什麼?念頭。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寂,真的回歸自性了。《唯識述記》裡頭說:「不生不滅,絕名相於常寂之津。」津就是渡口,門徑。不生不滅,名相放下了,名相不是真的,是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為了方便聽眾的理解,假設一些名相,就是名詞術語。所以是講經的一種工具、一種方便,不是真的,不可以執著。《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教給我們,看經,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字相,不執著心緣相心緣相是什麼?你所體會到的、領略到的,那也不是真的,也都是假的。是好事,但是不必放在心上常寂,與自性相應自性,它有隱現不同,隱的時候一法不立,現的時候能生萬法。它在哪裡?它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沒有一法能超越自性,我們全在自性裡自性沒有大小、沒有先後,就是說它沒有空間,它沒有時間。是沒有辦法去想像的,你想不到,你不想會明白,開悟之後完全明白了,你愈想愈錯,愈想妄念愈多,慢慢就墮落到六道去了。言語說不清楚,真相是要離言說、離思惟,你就見到了

◈三昧常寂,止行深也
◇止行就是修止,就是萬緣放下、止心一處
◇修淨土:一處就是阿彌陀佛
◇佛號就是我們的心,心就是佛號
◇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見性成佛
◇絕名相、離煩惱,不生不滅,住於常寂
◇如是三昧,故云深也

  「是故《淨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就是修止,止是終止、放下,就是放下,萬緣放下止心一處。我們今天修淨土,這一處就是阿彌陀佛,心放在佛號上,佛號就是我們的心,心就是佛號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見性成佛。這個括弧是「修止之行。止心一處曰止,乃禪定之異名」。「絕名相,離煩惱,不生不滅,住於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這是很深的禪定。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34




三昧常寂」。

「三昧」者,正定也。

「常寂」者,
真體離生滅之相,謂之常。
絕煩惱之相,謂之寂。

《唯識述記》曰:「不生不滅,絕名相於常寂之津。」

是故《淨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處曰止,乃禪定之異名也。)」
絕名相,離煩惱,不生不滅,住於常寂。
如是三昧,故云深也。
由於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觀,自然入於不生不滅甚深常寂之正定。

◎積功累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