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8日 星期日

道場|不如法修行,我就收回|如法,我就無限期給你用,讓你安心辦道|印祖教導:小道場,住眾不超過二十人|經書不可不讀:常常想佛的教訓怎樣落實、發揚光大,讓佛法世世代代興旺,要常存這個心|淨空老法師

 


道場|不如法修行,我就收回|如法,我就無限期給你用,讓你安心辦道|印祖教導:小道場,住眾不超過二十人|經書不可不讀:常常想佛的教訓怎樣落實、發揚光大,讓佛法世世代代興旺,要常存這個心|淨空老法師


◈真正大富長者,建道場供眾修行
◇不如法修行,我就收回道場:這是我私人財產
◇這不是吝嗇;這是負責任
◇不是一昧的愚痴,不負責任
◇如法,我就無限期給你用,讓你安心辦道
◇沒有智慧,建起富麗堂皇道場,害人
◇不住在這,他有警覺心,念念還想求往生、了生死出三界
◇住在這太好了,不想走了,把六道輪迴都忘掉了,幫助他造業
◇你要不要背因果責任?

  道場,如果真正世間這些大富長者,虔誠的佛教徒,我勸導他們建道場,供眾修行,無論在家出家,好。道場建立,你健在,你就護持道場;你不健在,把它成立一個社團法人,選幾個董事來管理,符合國家的法令規章,由政府來保護。這道場不屬於某個人的,是團體的。好!自己年輕,體力很好,那就可以用個方法,借用,你需要十年,我就借給你十年;你要二十年,我就借給你二十年;你不用的時候、不如法修行,我就收回道場這是我私人財產。好!這菩薩行,菩薩道,這不是吝嗇,這是負責任不是一昧的愚痴,不負責任,我供養你,你們自己好好幹,幹不幹與我不相干,這個不可以。他要不如法,我就收回;如法,我就給你用,無限期的給你用,讓你安心辦道,成就你的道業,這是有智慧。沒有智慧,建起富麗堂皇道場,害人。他不住在這個地方,他有警覺心,念念還想求往生,還想了生死出三界;住在這個地方太好了,不想走了,把六道輪迴都忘掉了,幫助他造業你要不要背因果責任

◈廟裡要是沒有法,因果責任可大了
◇釋迦牟尼佛一生為什麼不建道場:沒這個弊病
◇僧團裡不是每個都是再來人;還有許多是博地凡夫,業障煩惱很重的
◈經書不可不讀
◇常常想佛的教訓怎樣落實、發揚光大,讓佛法世世代代興旺
◇常存這個心,我們就有智慧,不會被境界所迷惑

  建廟,這個廟裡要是沒有法,因果責任可大了!不小!不能不知道。我到晚年才明白釋迦牟尼佛一生為什麼不建道場,沒有這個弊病。建道場肯定有問題,因為你這個僧團裡頭,不是每個人都是再來人,不可能,再來人不過幾個,還有許多是博地凡夫,業障煩惱很重的人,真正明白的並不是多數,這個一定要知道。怎麼知道?經書不可不讀,讀經書就知道了,不讀經書不知道。常常讀,常常想佛的教訓,我們怎樣落實,怎樣把它發揚光大,怎樣傳給後人,讓佛法世世代代興旺,要常存這個心,我們就有智慧,不會被這個境界所迷惑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6



◈釋迦牟尼佛高明,不要道場
◇道場是累贅,道場是叫人心生欲望
◇他不是為道;他是為廟來出家的
◈印祖教導:小道場
◇住眾不超過二十人
◇開銷少,有二、三個護法就夠了
◇種幾畝地,種菜、種糧食

  我這多少年來,對於釋迦牟尼佛不接受人家供養道場,我很納悶,為什麼不接受?現在完全明白了,道場是累贅,道場是叫人心生欲望。人家到這出家來幹什麼?看到這裡很大、很舒服,比我家裡好,他為這個來出家的,他不是為道,他是為廟來出家的,這就錯了。他在這個地方,為了滿足他的貪欲,無所不為就造業了,這就不好。我們今天看到道場一些問題,才知道釋迦牟尼佛高明,不要道場印光大師教導我們,這是近代人,是我們上兩輩的人,這民國初年的。他教我們小道場、小茅蓬,標準的茅蓬是土牆,上面蓋茅草,真的是茅屋。住眾不要超過二十人,好,為什麼?開銷少,有二、三個護法就夠了,照顧你就夠了。如果是在鄉下,鄉下土地面積多,種幾畝地,種菜、種糧食,有這些就夠用了。五畝之地就可以養活一家,道場能夠有十畝地的話,這二十個出家人,生活不成問題。這個方法還是好,我們還是值得提倡。

◈道場大了開銷大,天天心沒在道上
◇要找錢,就得巴結有錢有勢的人:道沒了,道顛倒了
◇我們向佛菩薩學習才能有成就
◇不能像現在,走向奢侈、豪華
◈一生不管人、不管錢、不管事
◇我沒煩惱,不操心。幹什麼事情都是緣分
◇對眾生有利益,就去做;沒有緣分,不找事
◇無事是最好,少事不如無事
◇經書讀有悟處、講有悟處、分享有悟處,無量的歡喜

  道場建大了開銷大,天天沒有心在道上,心都牽掛著到哪裡去找錢來維護道場?要找錢就得要巴結有錢的人,有錢有勢,就得巴結這些人,道沒了,道顛倒了,這錯誤。所以佛菩薩確實一切這些做法都給我們後人留下最好的榜樣,我們向他們學習才能有成就。不能像現在,走向奢侈,走向豪華,這個不可以。所以我活得比較自在,同年的人有人很衰老,大多數都走了,什麼原因?他們煩惱多,操心的事情多,我沒煩惱,不操心。幹什麼事情都是緣分,緣分好,沒障礙,對眾生有利益、有好處,我就會去做;如果沒有緣分,我才不去找這個緣分,不找事,所以就無事。無事是最好,少事不如無事,這個道理要懂。一生不管人、不管錢、不管事,這個心情多舒暢,所以法喜充滿,就這麼個道理。經書去讀,一遍比一遍歡喜,遍遍都有悟處,讀有悟處,講有悟處,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也有悟處,所以就無量的歡喜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