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修淨土要修清淨心|清淨平等覺是因,修行的標準:與這相違背就不是真修淨宗|老實念佛修清淨心|佛不離心、號不離口:跟極樂世界完全相應|不念佛就打妄想;妄想就造業;業就有報|淨空老法師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修淨土要修清淨心|清淨平等覺是因,修行的標準:與這相違背就不是真修淨宗|老實念佛修清淨心|佛不離心、號不離口:跟極樂世界完全相應|不念佛就打妄想;妄想就造業;業就有報|淨空老法師


◈修淨土要修清淨心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清淨心怎麼修?
◇老實念佛修清淨心,念佛沒有雜念、妄想
◈希望佛號不離口、不離心
◇有時間就念佛
◇佛不離心、號不離口:跟極樂世界完全相應
◇不念佛就打妄想;妄想就造業;業就有報

  「故經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兩句話重要,我們要把這八個字記在心上,我們修淨土要修清淨心心淨則土淨。清淨心怎麼修老實念佛修清淨心,念佛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我們基本的概念,念不念佛?念佛,有時間就念佛希望佛號不離口、不離心佛不離心,號不離口,要這樣去念,跟極樂世界完全相應,這才好。如果不念佛就會打妄想,妄想就造業,業就有報,很可怕。

(中略)

◈心裡頭不能有東西
◇心是空寂的,沒有東西:這個心是最健康的心
◇這個心跟真心相應,時間久了,真心現前,妄心不見了
◈諸佛如來用真心
◇菩薩心裡有根本無明,沒有分別執著
◇權教菩薩還有起心動念
◇阿羅漢、辟支佛有分別
◇阿羅漢執著放下了,有執著的習氣
◇辟支佛見思煩惱習氣也斷了;斷塵沙煩惱
◇菩薩斷塵沙煩惱習氣
◇十法界裡的佛斷根本無明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所以心裡頭不能有東西心是空寂的,沒有東西,這個心是最健康的心這個心跟真心相應,時間久了,養成習慣,真心現前,妄心不見了諸佛如來用真心,菩薩還不行,菩薩的心裡頭有根本無明,沒有分別執著,所以菩薩心比我們清淨,比佛他就不清淨,權教菩薩還有起心動念,阿羅漢、辟支佛有分別阿羅漢執著放下了,有執著的習氣,習氣斷盡了他就升一級,辟支佛;辟支佛見思煩惱斷了,習氣也斷了,斷塵沙煩惱菩薩斷塵沙煩惱的習氣;十法界裡面的佛斷根本無明,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他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他就脫離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去了,到實報土去了。難,太難太難,斷煩惱真不容易。

◈真信切願就能往生,這個我有把握
◇專修淨土,專念阿彌陀佛,這個有把握
◇到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在阿彌陀佛座下扎根,從頭學起,小學一年級再念到博士班,我走這個路子

  我是到八十五歲,想想過去學《華嚴》,學了幾十年,《華嚴經》講差不多有四、五千個小時,想想不能了生死,一點把握都沒有,把《華嚴》放棄了,專修淨土,專念阿彌陀佛,這個有把握。看到祖師大德這個開示,真信切願就能往生,這個我有把握。品位高下我不求那個,我求下下品,我從這裡做起,到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在阿彌陀佛座下扎根,從頭學起,小學一年級再念到博士班,我走這個路子,我不插班。

(中略)

◈先求清淨心,再求平等心
◇斷煩惱,用他們的方法做不到;用念佛的方法行
◇心裡頭只放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
◇清淨心是阿羅漢;平等心是菩薩
◇覺是成佛,覺是大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清淨平等覺是因,修行的標準
◇與這相違背就不是真修淨宗
◇大乘無量壽莊嚴,極樂世界的果報
◇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第一福報:有福有慧
◇莊嚴:二十九種依正莊嚴,果德

  我們講根性,我這個根性,我涉獵過很多法門,但是我做不到,斷煩惱,用他們的方法做不到,用念佛的方法行,我覺得這個很有道理,心裡頭只放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換句話說,先求清淨心,清淨心得到了,再求平等心清淨心是阿羅漢,平等心是菩薩,後面覺是成佛,覺是大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這個經的經題好,夏蓮老的會集,這是慧眼,它也是會集的,前面這一半是《宋譯》的經題,後面這一句清淨平等覺經是《漢譯》的,都是原本的經題,連經題都是會集的。清淨平等覺是因,是我們修行的標準與這個相違背的就不是真修,不是修淨宗,一定要相應。後面,大乘無量壽莊嚴,極樂世界的果報,極樂世界什麼樣子,那幾句說盡了,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福德,壽命是第一福報,有福有慧,後面莊嚴,那就是講的二十九種依正莊嚴,果德

◈大以包容為義,廣則體極用周
◇本體極圓,妙用周遍
◇體是自性,究竟圓滿
◇大用無方:用途太大了,沒有用不上的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我們特別重視這一句,日常生活修行要抓住這一句

  《探玄記》裡頭,大以包含為義,廣就是體極用周體是自性,究竟圓滿,用,大用無方,用途太大了,沒有用不上的。所以末後,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我們特別重視這一句,日常生活修行要抓住這一句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42




性者,本義也。
能生既淨,所生焉得不淨。

故經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中略)

《探玄記》云:「
大以包容為義,
廣則體極本體極圓用周妙用周遍)。」

又「廣大會」亦為阿彌陀佛名號之一,具廣大會聚之德,故有此名。
因十方眾生往生極樂,法會盛大,聖眾無量,全因彌陀盛德之所感。今經曰「廣大」,正顯此德。

◎圓滿成就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