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然名止;常照名觀|寂是體;照是用|我們止,明就恢復了|我們不肯止,明不能恢復,叫無明|無明是動的;自性是不動的|所以心不能動:止就明,智慧就現前了|淨空老法師
◈寂然名止;常照名觀
◇寂是體;照是用
◈無明即明。不復流動,故名為止
◇我們止,明就恢復了
◇我們不肯止,明不能恢復,叫無明
◇無明是動的;自性是不動的
❖本無動搖
◇不動就是止;不搖就是息
◇只要止住,無明就不見了;明就出來了
◇無明是煩惱習氣;明是智慧
◇所以心不能動
◇凡夫的心,一個妄念接著一個,它不止
◇止就明,就不流動了,智慧就現前了
◈朗然大淨,呼之為觀
◇止住就寂靜,寂靜就起照、明的作用,所以叫常寂光
◇這個光明無處不照、無時不照,所以稱為大光明藏
◇照就明瞭,明瞭就是覺,沒有一樣不覺
◈佛法沒有東西學,完全是除障礙
◇本來覺,不是學來的
◇障礙除掉之後朗然大覺,自性無量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前,無所不能、不明、不覺,這叫觀
所以寂然名止,常照名觀。寂是體,照是用,有體、有用,這講的真心,講的自性。「又無明即明。不復流動,故名為止。朗然大淨,呼之為觀」。無明,如果我們止,明就恢復了,我們不肯止,明不能恢復,叫無明。為什麼?無明是動的,你看後頭講流動。自性是不動的,能大師第四句說得很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不動搖,不動就是止,不搖就是息。所以只要止住,無明就不見了,明就出來了,無明是煩惱習氣,明是智慧,智慧就現前了。所以心不能動。凡夫的心,是一個妄念接著一個妄念,它不止。止就明了,就不流動了,智慧就現前了。所以這是止的意思。朗然大淨,呼之為觀。止住就寂靜,寂靜就起照的作用,就起明的作用,所以叫常寂光。《華嚴經》稱之為光明,這個光明無處不照,無時不照,所以稱為大光明藏。照就明瞭,明瞭就是覺,樣樣覺,沒有一樣不覺。本來覺,不是學來的,佛法沒有東西學,完全是除障礙,除掉之後朗然大覺,自性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現前,無所不能,無所不明、不覺,這叫觀。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七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75
「止息」。
「止」者,停止之義,住止於諦理不動也。
「息」者,休息。
《止觀三》曰:「息義者,諸惡覺觀,妄念思想,寂然休息。」
故「息」者,息諸妄念也。此就所觀而得名,故止息即止觀。
又《止觀三》曰:「
法性寂然曰止,
寂而常照曰觀。」
又「
無明即明。不復流動,故名為止。
朗然大淨,呼之為觀。」
「止」者,停止之義,住止於諦理不動也。
「息」者,休息。
《止觀三》曰:「息義者,諸惡覺觀,妄念思想,寂然休息。」
故「息」者,息諸妄念也。此就所觀而得名,故止息即止觀。
又《止觀三》曰:「
法性寂然曰止,
寂而常照曰觀。」
又「
無明即明。不復流動,故名為止。
朗然大淨,呼之為觀。」
◎泉池功德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