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

今天修行人十之八九出了這個問題:以經教、多聞為榮耀、為成就

今天修行人十之八九出了這個問題:以經教、多聞為榮耀、為成就


  第六,「廣智慧」,智慧是般若波羅蜜,「智慧者,照了萬法,通達無礙也」,佛法真正要求的就是求智慧,智慧從禪定當中得來的。「謂菩薩修行之時,若墮見聞,則有一切塵境所蔽」。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今天修行人,十之八九都出了這個問題,為什麼?研究經教,廣學多聞,以這個為榮耀,以這個為成就,這糟了!這是什麼?所知障。佛給我們講,不能明心見性,兩種障礙,前面講的是煩惱障,這是所知障。煩惱障斷盡了,有所知障也不能見性。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我們要會看。他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王位繼承,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這叫放下煩惱障。示現給知識分子看,他出去參學,十九歲出去參學到三十歲,整整十二年。這十二年當中,印度所有的宗教、學派他統統親近過,廣學多聞。但是他把這個放下了,學了十二年,不學了,放下了,在菩提樹下入定,叫放下所知障。兩種障礙都放下,他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開始教學的生涯。從三十歲到七十九歲,他教學四十九年,到七十九歲圓寂,我們中國人說八十歲。兩種障都放下了。

  這一句是所知障,學佛千萬不要墮在這裡頭,就大錯特錯了。廣學多聞,你看,則有一切塵、境所蔽。塵,六根六塵,境是外面的境界,你被它所障礙了,你被它蒙蔽了。它不是智慧,它是什麼?知識。學佛的人最容易犯這個錯誤,為什麼?用世間學術這種心態、方法來學佛,全走的這個路。我們在英國看到的,幾個大學我們去參觀,這裡面學生研究漢學,我們看到歡喜,不能不佩服,不能不讚歎。有能力讀中國的古文,用中國古著來寫博士論文,現在中國人做不出來。但是他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不是從廣一心當中得來的,他沒有一心,他心還是散亂的。是知識,把聖賢的心性的智慧變成了知識,變成知識就有侷限性。今天社會動亂,災難頻繁,他有沒有方法?沒有辦法,這是我們參與聯合國和平會議上看到的。那些參加的開會的人員都是專家學者,都是廣學多聞,看到今天社會一籌莫展。這不是我們在理想、在想像,我們親自看到的,真的是事實。什麼能解決問題?智慧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他們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解決問題有侷限性,而且有後遺症,沒完沒了。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