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佛心、菩薩的心只有付出,不求回報——因為是一體

佛心、菩薩的心只有付出,不求回報——因為是一體


  第五,『饒益有情』,這一句是利他,「饒」是豐饒,「益」是利益;換句話說,要給眾生帶來最好的利益、最豐富的利益、最圓滿的利益,這是佛菩薩的心。我們看下面註解,「饒益有情,是菩薩利他行。如《普賢行願品》曰,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是故淨業行人,應於眾生廣行饒益」。『所作善根,悉施與之』,「指自作之一切功德與善根,悉皆施與一切眾生,令彼離苦得樂」。這是什麼心?佛心、菩薩心。菩薩的心只有付出,沒有要求回報的。為什麼?只有如來跟法身菩薩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因為是一體,所以就不求回報,沒有回報的念頭。要幫助他、要感化他,希望他能夠覺悟,希望他能回頭,我們要做出一個回頭的榜樣、覺悟的榜樣。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眾生迷了,真的迷了,迷得太過分。為什麼?起心動念全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這個念頭是個什麼念頭?跟諸位說,是三途地獄的念頭,三途裡面地獄眾生的念頭,還不是餓鬼、畜生,多可怕!為了自私自利,他能做出五逆十惡,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錯了,錯到底了!

  學佛的人一定要明白,一定要覺悟,一定要向佛菩薩學習。學習佛菩薩一切都是為眾生,我們修行成佛還是為眾生。為什麼?只有成佛才能夠真正幫助眾生。成佛的方法現在我們知道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隨時可以去。所以,你一切憂慮、恐怖都沒有了,隨時可以去,樣樣放得下。學佛必須要記住,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不知道,我知道。人性本善,這《三字經》上說的「人之初,性本善」。聖人自行化他,無非是幫助一切眾生回歸本善,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也無非只是幫助一切眾生回歸自性。本來是佛,一個道理。那要怎麼修?普賢菩薩十願是菩薩行,六波羅蜜是菩薩行。我們講儒釋道的三個根,這是世間善法、人天的善法,沒有出六道輪迴,不是真實利益,那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這是不得已的,做為最初方便。真正進入到菩薩行,是六波羅蜜。第一個要放下,布施就是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再不貪著。第二個持戒,持戒就是做好榜樣,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弟子規》是持戒,《感應篇》是持戒,三皈五戒是持戒。持戒就是懺悔,持戒就是消業障,持戒之後能忍辱,不持戒不能忍辱。持戒能忍,能忍才能精進,才能得定,才能開慧,菩薩都這麼修成的

  再向上一著,我們現在要修淨土,淨土是一乘法,在菩薩之上。一乘法是一生成佛之法,菩薩修一乘法成佛,一乘法要修普賢行。所以《無量壽經》第二品「德遵普賢」,到西方極樂世界修什麼?修普賢行。六波羅蜜成就普賢行,普賢行十願,每一願裡面都是六波羅蜜,每一願裡面都有圓滿的《弟子規》、圓滿的《感應篇》、圓滿的《十善業道》。頭一個修禮敬,一切恭敬。恭敬的對象是什麼?一定要清楚,恭敬的對象是性德,是自性。世出世間一切法只有自性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有這是真的。所以,真實要以禮敬來示現。你看世間法也一樣,在中國的《禮記》第一句話,「曲禮」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就是佛經上說的「一切恭敬,一心頂禮」,這是恭敬到極處。對人對事對物、對花草樹木、對山河大地,一切恭敬。為什麼?一切眾生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不論這個人是善人、是惡人,他的自性是一個。為什麼會有善惡?善惡是習性,不是本性,本性沒有善惡。一切恭敬是恭敬本性、恭敬性德,是這個意思。我們對他的恭敬,慢慢讓他覺悟,幫助他也能夠回歸自性,這是自行化他。

  所以,禮敬諸佛是平等法,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眾生是廣義的。廣義怎麼講法?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都叫眾生。人是眾生,動物是眾生,植物也是眾生,山河大地也是眾生,自然現象也是眾生。你看天上一塊雲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天上起了風,那個風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沒有一樣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說廣義眾生,就全包括了,統統要禮敬,要用平等心、恭敬心對待,這叫禮敬諸佛。沒有一樣不是諸佛,樹木花草是諸佛,山河大地是諸佛,一滴水是諸佛,一粒塵沙是諸佛。你以恭敬心對待它,它以恭敬回報你,怎麼會有災難!今天災難怎麼來的?我們以不善的心對待它,它以不善的心回報,不就這麼回事情!災難的起因,全是自私的心、染污的心、不善的心,所造作的結果,叫自作自受。我們今天在大乘佛法裡面才搞清楚、搞明白。

  所以科學、物理不能解決問題,現在科學的研究發展成就相當可觀,它發現了問題,但是它不能解決問題。它發現的問題,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講大有功德。佛在經典上雖然講了三千年,經典留在世間三千年了,告訴我們,物質是從受想行識變現出來的。我們對這個問題,我們會講,拿著東西會講,相不相信?半信半疑。講的人半信半疑,聽的人怎麼會相信?今天科學家追蹤這個問題,物質究竟是什麼?他真的把這個原因找到了,物質是意念變現出來的,跟佛法講的一樣,念頭變現出來的。意念是物質的本質,我們看到這個報告,一下就明白了,所以懷疑都沒有了,真的幫助我們斷疑生信。佛講的這麼一個大問題,被科學證明了,於是我們真的心安理得,把所有東西統統放下了。物質是假的,精神現象也不是真的,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受想行識都沒有。《心經》我們天天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那就是叫你徹底放下。五蘊是什麼?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物質、精神統統要放下,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佛說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是真的,智慧是真的,德能是真的,相好是真的。真的在哪裡?在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念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即使是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證得了。

  實報土,下下品往生何以能夠證得實報莊嚴土?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四十八願裡頭講過,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眾生,到了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住在實報莊嚴土的法身大士。所以我們才肯定,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他見到實報莊嚴土了,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實報土裡面法身菩薩沒兩樣。這是十方世界裡頭沒有的事情,只有極樂世界有。我們對這樁事情深信不疑,如果你懷疑,那你錯了,你往生去不了。沒有懷疑,真相信,我們真願意去。去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只要到極樂世界,我們就具備《華嚴經》上所說的,如同諸佛如來一樣的智慧、德相

  普賢菩薩的禮敬,學了之後就要修,就要真的落實,把我們的毛病、習氣改過來。「稱讚如來」,禮敬跟稱讚有差別,禮敬諸佛沒有分別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可是稱讚有分別。稱讚如來,如來是從性上講的,諸佛是從相上講的。眾生造作罪業,不稱讚他;他的思想、言行與大乘相應,要稱讚他;與三途六道相應,可以不稱讚。特別是對三途,那造罪業,造罪業怎麼可以稱讚?所以稱讚裡頭有差別,與性德相應的稱讚,不相應的不稱讚,好事也不稱讚。第三個,「供養」。供養不分,跟禮敬諸佛一樣,供養是布施。惡人有了困難,沒飯吃,要布施他,沒有衣穿,要布施他。不能說他是惡人,可以不管他,這不可以,這沒有慈悲心。所以,供養是平等的。菩薩行裡面,這個三條非常重要!

  第四句「懺悔業障」,這是幫助自己提升。無量劫來造業深重,要真正發心懺悔。用什麼方法懺悔?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真懺悔。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的罪業就懺乾淨了。我們初學佛的時候,李老師教給我們換心,心怎麼換法?把我們無始劫來造作罪業的這個心、自私自利的這個心,換成阿彌陀佛。讓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的業障就消了。你為什麼會有業障?學佛的同學常常我看到,冤親債主找到身上來附體,他為什麼來附你的體?你造業,他附你身上。如果你真的是把心換掉,換成阿彌陀佛,他碰都不敢碰你,他怎麼敢找你?你口裡有佛,心裡沒有佛,他就附你體,他就找你麻煩。如果你心上真有阿彌陀佛,他就不會了。他來求你是求你超度的,求你幫助他的,他決定不會找麻煩。他要來找你超度,他還得要大福報,他沒有福報,你有護法神,他不能靠近你;他有大福報,他來找你,你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懺悔真正的意思。懺悔著重在「後不再造」,真懺悔!不是天天形式,天天在懺,天天懺天天造,那有什麼用處?只能說比不懺悔好,懺悔的時候,總是心裡還放一道閃光,閃完之後就沒有了,比不懺好。什麼時候那個閃光真正把你的心光點燃,罪業才真的消除。所以我在年輕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什麼叫懺悔?他講的是「後不再造」,真懺悔!懺悔了,明天還造,這不是懺悔。但是也不錯,有懺悔的心,有這個念頭。自己敵不過業力,業力太強大了,你敵不過它,所以境界現前還是要犯。自己知道錯了,明知故犯,你看業力、習氣多可怕!

  業障懺除之後,才能夠「常隨佛學」。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句話兌現了。你天天在阿彌陀佛身邊,沒有成佛不離開阿彌陀佛,常隨佛學。成佛之後,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的願就是自己的本願,阿彌陀佛的行是自己的本行,廣度眾生。這叫佛事,佛所幹的事情就是度眾生,度眾生的方法就是教學。所以我們在經上讀到,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天天講經說法,沒有中斷。極樂世界的人無量壽,極樂世界人不需要飲食,極樂世界人不需要睡眠,所以在極樂世界學習,時間是沒有中斷的,你就想他進步多快!所以那個地方是佛教大學,是佛教修行的場所,保證你成佛。你入學的時候是凡夫,你畢業的時候成佛了,一個都不漏,沒有留級的。在極樂世界有勤、有懶惰,沒有留級的,精進的人早一天成佛、早一天畢業,散漫的人晚一天畢業,決定成就!

  成就了,普賢菩薩後面的一願,「請轉法輪,請佛住世」。誰請?自己請!絕不忘記在因地時所發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要幫助度眾生。度眾生是教學,請轉法輪就是請講經教學,請佛住世那就是請佛長久住在這一處教化眾生。現在請佛住世住哪裡?只要住在地球上就行,不管住哪裡。為什麼?有衛星電視、有網際網絡,全世界都可以收看得到,所以只要在這個地球上就行。不像從前,從前沒有這些設備,那只有住在這個地方,這一個地方人沾光,他有機會來聽經。佛教弟子們,通權達理,就是合情合理,讓這些受過菩薩戒的人,這個地方有法師講經,受菩薩戒的人一定要去聽經,他不去聽經,他就犯戒。但是有距離的,四十里,距離四十里,你走路到那邊去,聽經晚上可以回去;四十里之外的可以不去。四十里要走多少時間?一般講大概走四、五個小時,一個小時走不到十里路,八、九里的樣子,應該走五個小時。這是佛說的,在這個距離之內,你一定要去聽。現在交通方便了,換句話說,開車四個小時,這樣的距離,你不去聽經,你就犯戒了。如果你是個大富長者,你受了菩薩戒,你自己有私人飛機,這個道場四個小時時間之內,你不去聽經,你就犯戒了。各人工具不一樣,以前是走路的。所以,這些解釋一定要懂。

  這是什麼?護持正法,做影響眾。這個經你很熟悉了,甚至於你都會講,為什麼還去聽?做影響眾,給初學的人增長信心。因為大家看到某某人在聽,大概講得不錯,你看他們都來聽,幫助正法久住。如果這個地區有緣,有真正護持護法的人,請法師常住在這個地方,建立講堂。建一個小精舍供養法師,建講堂,大講堂,供養大眾,請法師常年在這講經,在這邊教學。用現在的話說,建學校。真的是如此,古時候的寺院、庵堂就是學校。它學校可以開好多個班,學生程度不相同,有初級班、有中級班、有高級班,不同的程度,你到不同的講堂去學習。有教初學的,有教已經入門三、五年的,有教老修行十幾年、二十年的修行人,不一樣。所以佛教是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為我們表演的教學,除教學之外,沒做別的

  普賢十願後面三願是迴向,迴向實際、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夠圓成佛道。這個地方提出一個重點,菩薩若能夠隨順眾生,普賢十願「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喜,嫉妒、障礙、我慢就沒有了,有嫉妒障礙、有我慢,決定不會隨喜。所以後面的迴向,常隨佛學是迴向菩提,恆順眾生是迴向眾生,普皆迴向是迴向實際,就是迴向自性,三種迴向具足。因為,隨順眾生就是隨順供養諸佛,因為他本來是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都是從「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理上講的。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二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