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9日 星期二

要注意「練心於法」:全面接觸外面境界,識在塵裡頭入定了 | 離開六塵境界,那個清淨平等假的

要注意「練心於法」:全面接觸外面境界,識在塵裡頭入定了 | 離開六塵境界,那個清淨平等假的


  「精進者,勇猛於修善斷惡也」,真幹,絲毫不懈怠,不怕苦、不怕難。有苦難,不是自己有業障,就是眾生有共業。這個境界現前,我們也努力用智慧、德能去突破不能說有障礙、有難就算了,不做了,這是消極。至少我們回過頭來念佛、迴向,求佛菩薩把障礙化解至少也要做這個工作,不能退轉。《輔行》第二卷說,於法無染曰精」,精是精純,就是清淨平等,這就是精,「念念趣求曰進」,進步,決定不退轉

  《華嚴大疏》,就是清涼大師的註解,第八卷說,練心於法,名之為精」。大乘菩薩的修行,不捨外面境界,歷事鍊心,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華嚴》有究竟圓滿的道理,有精巧圓融的方法,這是早年方老師告訴我的,他把《華嚴經》介紹給我。最妙的它還有表演,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表演,把這些理論與方法演出來讓你看,全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五十三參要重視,五十三參表什麼?表我們從早到晚這一天當中你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就在這個裡頭成就大方廣佛華嚴,你要會。事情要做,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喜裡面不染,就是練心於法,在一切諸法裡頭不染污。也就是說將一切諸法都不要放在心上,眼睛看,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看完了不放在心上,就叫沒有染污,真修行。眼識在色法裡頭入定了,耳識在音聲裡頭入定了,不為境界所動,舌在味塵裡頭入定,念頭在意根上入定了,他入定了,定久了就開智慧,豁然開悟。《華嚴經》上教我們修戒定慧的方法。

  全面接觸外面境界,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人成佛了。離開六塵境界,到哪裡去修?那個修,心地清淨平等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碰到境界了又著相,又起心動念了。不起心、不動念在日常生活,從早到晚,念念提高警覺。從什麼地方下手?從不執著下手,最粗的。不起心、不動念是最微細的,起心動念我們根本不知道,不知道你怎麼修?起心動念要八地才知道,八地菩薩才真正修不起心、不動念,那個修成功就證妙覺果位。我們凡夫從最下面,不執著,然後再提升不分別,不執著就是不用第七識。第七識是什麼?我見、我愛、我慢、我痴,就是貪瞋痴,不跟它相應,也就是不要放在第七識裡頭。放在第七識,就跟貪瞋痴混在一起,這是凡夫。六道凡夫哪個不是這樣的?這個東西只有佛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了,妙絕了。

  所以修行,真修行,真正成佛、成阿羅漢,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與聽經不聽經沒關係,關係在哪?章嘉大師講的看破、放下,就這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末那是什麼?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四大煩惱是根本,從這四大煩惱一調和,無量無邊的煩惱,那叫末那識。我們能夠見色、聞聲、嗅香、嘗味都不跟它發生關係,那就不造業,就不生煩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看破,看破之後就不跟它打交道不放在心上這叫定功,定久了就開悟。定久了什麼?悟是本有的,只是這些迷把悟障礙住,迷真正不起作用了,悟就現前。小悟是阿羅漢,大悟是菩薩,徹悟是成佛,徹悟,法身大士,實報土裡頭。這叫真修行、真功夫,這一點都不假。

  所以練心於法,法就是六塵。六根在六塵上練,練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練不被染污,不被我見染污,這是根本,不被貪染污,貪愛,不被瞋恚染污。不如意的境界生瞋恚,喜歡的境界生貪愛,為什麼?不知道外面法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知道那是假的就不會被染污,不知道是假的,把假的當作真的,上當了,虧吃大了。所有的麻煩都是把假當作真,順境生貪戀,逆境生怨恨,就造業了。這個業感召來的果報,告訴你果報也是假的,六道輪迴不是真的,十法界也是假的。什麼是真的?勉強說個真的,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真的。那個真的也不是真的是真的,跟假的對比,它算是真的。為什麼?假的剎那生滅,它有生滅現象;真的,它沒有生滅現象,所以叫它做真的。極樂世界沒有生滅現象,所以人在那個地方永遠不衰老,他不變;我們這個世間,人衰老,剎那剎那在變化。

  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身體細胞新陳代謝有多少?有七千億,單位是億。二十四小時,也就是我們身體細胞裡頭有七千億個死了,這些死的細胞變成便穢排出去,每天也有七千億個新的細胞補充它,這新陳代謝。哪個細胞是我?但是這些細胞在不同的器官裡頭壽命長短不一樣,有的細胞壽命只有幾個小時,但是大多數的細胞壽命是十天到四、五十天,多數。人體一共有六十兆的細胞,六十兆,科學知道,但是科學家沒看破。佛知道,佛看破了,佛告訴我們身不是自己,不要為身的愛好,滿足身的欲望,我們去造業,那就錯了,那就是六道凡夫。佛菩薩、阿羅漢覺悟了,不隨順身的嗜好,他不造這個業。知道七情五欲假的,幻相,沒有一樣是真實的。

  所以在境界裡頭,境界裡頭就是在練,鍛鍊,把真的練出來。像礦石在冶爐裡頭煉金,礦淘汰掉,純金提煉出來。這個純金就是真心,真心是自己,也叫本性,也叫真如,這是真的。這個東西非物質、非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它是真的,不生不滅,清淨不染,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能生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它變現出來的。遇著緣它能現,沒有緣它不現,所以不能說它空,也不能說它有。說它有,它什麼都沒有;說它沒有,它能現相。但是所現的相不是真的,全是生滅,剎那生滅,也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八地以上才能掌握,就是他才能看清楚;七地以前的,法身大士知道,模糊不清楚;沒有證得法身時候完全不知道,何況凡夫?

  練心於法這四個字好,名之為精。精心務達,目之為進」,達是達到,精心務必達到,達到明心見性,這叫進。「蓋謂」,念老用白話給我們解釋,「精者,乃精一其心於佛法也」,這好懂。我們用精一之心,求什麼?求佛法。佛法換兩個字就更好懂,佛法是什麼?覺悟,精一其心於覺悟,或者精一之心求覺悟,你就能夠得到。「以此精心,唯以達本為務」,達是通達,沒障礙了;本是什麼?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所有一切法,真心所生、真心所現,真心是一切法的本,根本。要用精一之心才能達本,這真精進。

  「本者本源也。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是為達本」,所以達本就是明心見性。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求什麼?就是這一個目標,就這一樁事情,明心見性。我們修淨土,修淨土的目的是什麼?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幹什麼?明心見性。我們這些人業障深重,在這個世界無論修哪個法門,明不了心,也見不了性,這怎麼辦?找阿彌陀佛,他有辦法。找阿彌陀佛很簡單,只要我們真正能夠信、願、持名,就把阿彌陀佛找到,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辦這樁大事,明心見性的大事,明心見性就成佛了。極樂世界是修行成佛的保證班,沒有一個不成就,我們自己要清楚、要明瞭。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七八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於法無染曰精,念念趣求曰進」,這個標準說得很清楚。什麼叫精?沒有染污叫精。法是指一切世出世間法,世間法,譬如財色名利,這世間法;出世間法,空有、生死、涅槃。這些東西,我們把它放在心上,學了放在心上,就叫染污。世間法是染污,出世間法也是染污。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明瞭世尊四十九年說法的義趣,它什麼意思,這個不能不知道。真正的法是說不出來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這是真的;那換句話說,真的佛也說不出來。凡是能說的都是佛的善巧方便,我們要能體會他的意思,決定不能執著言語、不能執著名相。名字性空,譬如,說佛、說菩薩、說阿羅漢,這都是名詞,實際上有沒有?沒有,這些名詞都是人給它建立的。名是假名,要從名裡頭體會意思,你就能得到真相。所以《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佛所說的一切法不能放在心上,又何況世間法!不放在心上就對了,於法就完全相應了;放在心上,你的心就被染污了。

  佛法一法不立,就是心地乾淨,一法都沒有,又跟我們說一法不捨捨跟立是同時的,妙就妙在這個地方。開經偈上說得好,「願解如來真實義」,這一句話不容易。如來真實義是給我們說,一切法非有非無,有無都不能執著,有無是同時的,有無是並用的。但是每個人都用了,在用的當中他有執著,對於現象執著有,對於體性執著空,他執著,執著就不圓融,就有過失、有病了。空有二邊是佛說法的善巧方便,我們也可以說是不得已而說的。不執著,對了,那你是佛知佛見;稍稍有一點執著,你就是凡夫、是外道,你把佛的意思錯會了,難就難在此地。一切法沒有例外,我們這個世間六道輪迴非有非無,西方極樂世界亦如是,也是非有非無,都是從方便當中流出來的。真的是什麼?真的在淨宗叫常寂光土,這是真的,圓融、自在、無礙,裡面真正是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還有什麼!這叫明心見性,這叫證得究竟圓滿。所以世尊、菩薩、古大德常常說一句,我們叫口頭禪,「放下便是」。

  布袋和尚當年在世,這是真有其人,《高僧傳》上有,就稱他作布袋和尚,因為他的法名沒人知道,他是什麼地方人也沒人知道,年歲多大,都沒有記載。五代後梁的時代,出現在浙江奉化這一帶遊化,他居無定所。圓寂的時候告訴大家,他是彌勒菩薩,說了真走了,這就不是假的。所以中國彌勒菩薩都造他的像,都造布袋和尚像。有人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法,佛法是什麼?他也不說話,他把他的布袋放下,放在地上,兩個手表示的是,兩手鬆開。這人家一看曉得,這放下。這放下之後怎麼辦?他把布袋拿起來,背在身上走了,一句話不說。這什麼意思?放得下,提得起,這就是佛法。放得下是自己,身心世界、世法佛法一塵不染,這叫放下。提得起是什麼?以無量的善巧方便建立佛法,普度眾生,這叫提得起。那你必須要知道,提起還是放下,提起跟放下同時,沒有先後,就在一念之間。一念智慧,放下了;一念慈悲,提起了,智慧的起用就是慈悲,慈悲的理體就是智慧,是一不是二。大道至簡至易,中國人稱為《易經》。佛法是究竟的大道,登峰造極的大道,所以教我們念念無染,我們用這個心去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於法無染,這底下《輔行》說的。接著引用的《華嚴疏鈔》第八卷,「練心於法,名之為精」。我們的心是染污的,染污得很嚴重,如何把染污放下?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學什麼?學隨緣,學恆順眾生,隨喜當中成就自己的功德。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放下,功德是看破。看破幫助我們放下,我們要沒有接受經典的薰習,怎麼知道事實真相?不知道。不知道的時候,於世法執著,於佛法也執著,修學佛法用分別執著來修學,這是每個初學的人都走的道路。這個道路是佛菩薩恆順眾生而建立的,這不是究竟法,這是起步。如果我們不離開佛法,不離開經典,這個起步會步步高升,往上提升。精字有了,進字有了,有了精進你就入佛法之門了,這是大乘,是菩薩,菩薩善根只有一個。世法善根有三個,不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從這三個根衍生出來的。菩薩善根只有一個,精進,六波羅蜜裡頭的精進波羅蜜,出世間無量無邊的善根從精進生出來的

  我們今天對佛法略知一、二,佛法大海深廣無際,我們略知一、二,非常難得我們遇到彌陀,為什麼?遇到彌陀我們這一生能得度,有這個緣分。遇不到彌陀,如果是遇到佛法,大概生天的機會很多。欲沒有斷,欲界天;欲要是控制住了,不起作用了,欲望的根有,但是不起作用,生色界天。末法時期證果就是往生,真正念佛往生,末法時期就是證果。證果等於正法,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正法,佛住世,很容易親近。親近一尊阿彌陀佛,同時可以親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這個機緣到哪裡去找?我們發心護持正法,再表現正法,這是為報佛恩,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是為這個做的。做得要認真,做得要很像,這個功德可以幫助我們往生品位的提升。

  現前的功夫要注意,練心於法,這句重要。在世出世間法裡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沒有情執、沒有分別,這叫功夫。也就是說,你的心絕不為它所染污,無論世法、佛法都不染污,永遠保持你的清淨心、平等心。怎麼個保持法?淨宗有個絕妙的方法,就是把阿彌陀佛的名號放在心上,除這一句名號之外,心裡頭什麼都沒有,這叫精進。蕅益大師說,往生之後的品位全在持名功夫的淺深,我們的心清淨,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就叫功夫深;有了妄想,這功夫淺,有了雜念就更淺。這一聲佛號貴在沒有懷疑、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念相續,這是真正的彌陀弟子。所以「精心務達」,務必要達到,達到極樂世界,達到往生的目的,這叫進。

  下面這是念老的解釋,「蓋謂:精者,乃精一其心於佛法也」,我們精一其心於念佛法門。「以此精心,唯以達本為務」,我們精心唯以往生為務,什麼都不求,只求往生,這叫進。「本者本源也」,本源就是本際,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本性。「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是為達本」,這個很清楚、很明白的說出來了,明心達本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對了,這就成佛了。「《大疏》之義較勝」,所舉的、引用的這些經論,《華嚴經大疏》的意思比較起來比前面幾個說得好。

  端正身心,統統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人事環境,人最難相處,這個裡頭攪和著過去生生世世的習氣,恩恩怨怨。這些都從妄心生的,都是自己迷惑顛倒。現在明白了,要把這些結解開。冤家遇到了,我們忍受一點,把它化解掉,不要排斥。排斥,來生還有,排斥不掉的,遇到緣就起現行,為什麼?自作的,自作自受。再不喜歡的人、再不喜歡的事要忍受,希望我們遇到了,解除了,以後不再有了,這叫修行,這叫消業障。念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讓我們很快、很順利就化解了,我們的身心才真正能端正。端正的標準,明心見性。

  下面這一小段,小科,「斷惡修善」。先要端正身心,然後才有能力斷惡修善,身心不端正,惡是斷不掉的,善是修不來的。這個事情全靠自己,全賴自己,誰都幫不上忙,確確實實是自作自受。我們肯真做,佛能加持;我們自己沒有心思,沒有這個念頭去轉變、去化解,佛就幫不上忙。譬如我們念佛,做法會,供的這些牌位,我們真幹,佛力加持,這些冤親債主容易化解,他容易覺悟。我們只供一個形式,沒有真誠的心,佛力加持不上,依然不能化解。多少年來我們明瞭,佛力加持是相對的,我們有一分功德,他加持一分;有兩分功德,他加持兩分;有十分功德,他加持十分;沒有功德,想求佛加持是不可能的。功德是斷惡修善而不著相,就是功德,斷惡修善都著相是福德,福德是世間法,功德是出世間法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七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