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6日 星期三

我們現在麻煩在見相不見性:性跟相是決定離不開的

我們現在麻煩在見相不見性:性跟相是決定離不開的


  《止觀》第三卷,這裡面說「法性寂然曰止,寂而常照曰觀」。這個止觀講到究竟處,這兩句話完全講的是性德,真如自性,也就是一切眾生的真心,真心就是真性、就是法性,也叫自性。「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自性也就是法身,法性是體,法身是相,能生萬法是它的作用,這是真正講到究竟處,止觀講到最圓滿、講到最真實。真心是不動的,自性本定,動搖的是妄心,不是真心。我們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真心。這在大乘教裡叫見性見色性、聞性聞聲性,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如果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菩薩見性不圓滿、不究竟,因為他還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極其微細,我們知不知道?不知道。知道就好了,知道是真正明心見性,不是假的。佛在大乘經裡頭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我們才會知道?一定要證得八地以上,你就知道,你就見到,你聽到,六根完全接觸到;換句話說,七地以前都不行。七地以前有沒有見到?不能說沒有見到,沒有見到怎麼能稱法身菩薩?見到了,見得很模糊。好像我們在外面看風景,起霧,有一層霧遮蓋住,看得見,隱隱約約,看不清楚,是這麼個境界。八地以上,雲霧沒有了,天晴,那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本性本定,由此可知,清淨平等是非常有道理,清淨平等都是定。清淨心裡面沒有絲毫染污,阿羅漢、辟支佛的定;不分別、不執著是菩薩的定,比阿羅漢高;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佛所證得的。實際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覺還起心動念,但是他那個起心動念非常微弱。好像一個池塘裡面的水,起很小的波浪,很小的波浪兩岸的風景照得還是很清楚,那是菩薩境界;不起風浪,完全平靜,這是如來的境界,佛的境界。菩薩有一點小風小浪,阿羅漢叫大風大浪,我們凡夫是巨浪,那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坐過船,在大海裡都坐過。大海,古人說「無風三尺浪」,三尺浪就是我們現在講一米高,這是平常的,在航海家這不稱作波浪。

  要定!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門徑。這麼多的方法修什麼?統統修定,怎麼樣讓這個心定下來,把心裡面的念頭統統放下,就這一樁事情。一樁事情無量無邊的方法,如果這個方法不是修定,那就不是佛法。我們淨宗用什麼方法修定?用阿彌陀佛修定。念頭才起,阿彌陀佛,把它壓住,讓念頭不起。不起念則已,起念皆是阿彌陀佛,這叫念佛三昧。我們真正把念頭止於阿彌陀佛,止於至善,至善就是阿彌陀佛,沒有比阿彌陀佛更善的了。這個方法我們一般人都做得到。如果說沒有念頭,這很難。我們實驗實驗,不說別人,說自己,實驗幾年、實驗幾十年都不成功,還是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前念滅了後念又生。最後不得已,遇到這個法門。這個法門行,它教以一念止一切念,阿彌陀佛是個念頭,只許可這一念,把其他的念頭統統放下,到極樂世界之後再把這個念頭滅掉。八萬四千法門,在現前就要把一切念頭滅掉,這個非常難,根本不許你有念。念佛這個法門准許你有一念,用一念止一切念。我們用這個方法,覺得可以做到,我們就守住這個方法,決定不能更換。這一個方法用到底,就成功;用到底,決定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再把功夫向上提升,真正契入大涅槃境界,那就是法性寂然、寂而常照。

  法性寂然是體,體是定,清淨平等;觀是照,我們經題後頭有個字「覺」,覺就是照,沒有一樣不明瞭。空間,遍法界虛空界,沒有邊際;時間,過去無量劫、未來無量劫,你沒有不知道的、沒有不明瞭的。為什麼?寂而常照。寂是清淨平等,清淨是阿羅漢的寂,平等是菩薩的寂,寂而常照,照是它起作用,照是明瞭。照就是章嘉大師教給我們的看破,止就是放下,放下萬緣。為什麼?自性是空寂的。自性有,真有,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但是它沒有現象。自性不是物質現象,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換句話說,我們根本沒有辦法緣到。不是物質,眼耳鼻舌身緣不到;不是精神、不是自然現象,我們的意識也緣不到,意識、末那識、阿賴耶都緣不到。不得已,用一個字去形容它,叫空。但是這個空不是無,不是沒有,因為沒有三種現象,我們緣不到,用空來代表;因為它遇到緣能生萬法,我們的宇宙是它變現出來,佛法裡面講法界虛空界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法界虛空界裡面所有一切法統統是自性變的,所以不能說它無。但是自性空寂,又不能說它有。大乘經佛告訴我們「離四句,絕百非」,你才能體會得到。這個四句就是有、空、亦有亦空、非有非空,這四句。這四句不能形容自性,也就是法性,不能形容,你全都說錯了。所以說「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你要是想它,它是個什麼樣子,你想的這個念頭才動,錯了;開口,錯了。所以說不可思議,不能思就是你不能想,你也不能說,議是議論,是說,沒有法子形容,沒有法子能說出來。它真有,它真存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從它而現,比喻都無法比得出相似的。

  今天科技發達,這個工具我們用上了,就是電視、網路,我常常用電視、網路的屏幕比喻法性。屏幕什麼都沒有,你不能說它空,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能現相,我們按到頻道的按鈕,畫面就出來,能生萬法。這個跟自性的體相用很相似,可以用它做比喻。它體什麼都沒有,它能現相;為我們傳遞信息,這是它的作用,體相用統統具足。我們正在看電視畫面的時候,有沒有看到它的體(屏幕),有沒有看到?如果你能看到,這好,這好功夫。為什麼?你從相上見到性了。能在相上見到性,這就是法身菩薩。為什麼?他不迷了,肯定了性是真的,不生不滅;相是假的,剎那生滅。相是生滅法,體是不生不滅,屏幕是體,不生不滅,相是生滅法。電視的生滅的速度比老式的電影快得多。老式電影,它的生滅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它的放映機的速度,一秒鐘放映二十四張幻燈片,也就是二十四張幻燈片重疊在一起,你看到假相,你被它騙了。真相是什麼?真相只有一張,沒有任何意義,那是真相。重疊在一起,糾纏在一起,看出它的意思,假的不是真的。佛菩薩教給我們沒有別的,要在假的裡頭認識真的,要在真的裡面認識假的,這就是真實智慧。這個真實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如是,眾生亦如是,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佛講得這麼清楚。我們現在麻煩在哪裡?錯在什麼地方?錯在這裡見相不見性,只見相,性呢?性茫然無知。實際上性跟相是決定離不開的。這個畫面在銀幕上,你能說沒有銀幕,這現相能現前嗎?不能。相跟性是密切連在一起,有性就有相,有相就有性,但是性跟相是兩樁事,性是不生不滅,相是剎那生滅。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大概跟現在科學上所講的差不多。一秒鐘有多少次的生滅?就是頻率,多少次?一千六百兆;不是電影裡頭的二十四張,一千六百兆,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二十四張那個現相我們能看得出它是假的,一千六百兆就看不出來了。整個宇宙什麼時候誕生的?就在當下。告訴你老實話,自性裡頭的真相,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先後;沒有空間,沒有遠近,就在此地。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華藏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地獄、餓鬼在哪裡?就在此地,就在當下。為什麼會有這些境界?因為你念頭不一樣,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你一念不生,這些境界完全沒有了,那叫常寂光,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境界是常寂光。常寂光是如來的法身,那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什麼人能契入常寂光?等覺菩薩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斷掉,他就契入常寂光。契入就是證得,融入常寂光裡面去了,這在大乘教叫究竟圓滿。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就幹這樁事情。我們往生是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在極樂世界修行證果,最後契入寂光。契入寂光境界,你在極樂世界學習就畢業,這是究竟佛果,《華嚴經》上稱為妙覺,等覺之上,究竟圓滿。這部經上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要把這一生目標鎖定在常寂光淨土,我一定要證得,一定要回歸常寂光,叫回歸自性。

  自性常寂、常照。常寂,如如不動;常照,遍法界虛空界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真正有不思議的境界出現。我們舉一個例子就曉得了。微塵裡頭有世界,微塵多大,我們看不見,經上的名詞叫極微色,也叫做極微之微,是物質裡頭最小的,沒有比它更小的,這麼小的物質現象裡面有整個宇宙,有大千世界在那裡頭。我們在《華嚴經》上讀過,普賢菩薩有能力進入微塵世界,微塵世界裡面跟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沒有兩樣,可以進入微塵世界裡面去供佛聞法、去度眾生,這個妙,太妙了!我們怎麼想都想不通。從這些地方,我們對於古大德就不能不佩服,古大德為什麼能相信?我們現在的人,要不是對佛學有一點根基的話,他聽了他有疑問,這怎麼可能?科技發展到今天,讓我們看到有此可能。你看現在的晶片,小手指這麼大的晶片,你們用在手機上、用在電腦上,這麼小的一個晶片裡面能容納多少東西?我聽說現在的照相機,一個晶片可以容納幾十萬張的照片。這個話要說在三十年之前的人,你給他講,人家不相信,這怎麼可能?現在居然做到了。佛告訴我們,最小的物質現象,它裡頭能含藏整個宇宙現象。這講科學,現在科學家跟佛比差遠了,一個指甲才幾十萬張照片算什麼?它比這個更小,小得不能再小的了,它裡面有整個宇宙,而且整個宇宙還重重無盡,微塵世界裡頭還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還是有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重重無盡。這是什麼道理?這是什麼境界?《華嚴經》上佛說一句話,「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法身菩薩證得,到妙覺位才真正究竟圓滿。不是假的,是真的。我們對於世尊這些開示,如果能不懷疑,真正相信,這對於學佛有非常大的幫助。為什麼?你的進度會很快,就契入了。如果有懷疑,那是障礙,可能在你一生當中都沒有辦法進展;你一生勤奮的學習,止於知識,你走錯路了。學佛法,把佛法當作知識來看待,走偏差了,不是正道。走偏了,走邪了,很多,不止一個人。正道,正道一定要依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正道。正道裡頭不能有絲毫疑惑,有絲毫疑惑你走的是偏道、邪道。偏還行,你不會作惡;邪可能會作惡,走邪了。佛教我們走中道、走正道,八正道。

  「又」,這下面也是《止觀》裡面的話,「無明即明,不復流動,故名為止。朗然大淨,呼之為觀」。這個解釋解釋得好。無明是煩惱,所有煩惱的根叫無明。從無明煩惱生塵沙煩惱,從塵沙煩惱生見思煩惱,無明煩惱是根。無明即明,它就是明,但是它現在不明,也不能說它不明,它變質了。明是智慧,迷了智慧,智慧就變成煩惱,煩惱無量,智慧無量。轉煩惱為菩提,轉迷為悟,煩惱就變成菩提;轉迷為悟,造業就變成德行。覺的時候,那個行為是德,與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完全相應,智慧的行為。但是迷了自性,完全相反了,不仁、不義、無智、無禮、無信,全錯了。八德,孝悌忠信變成什麼?不孝、不悌、不忠、不信、不仁、不愛、不和、不平,變了。果報呢?果報也變了。自性裡面變現出的境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實報土,這是沒有變質的,極樂世界;迷了之後,果報就變成六道輪迴,苦不堪言。這些事情,佛與法身菩薩他們了解透徹,看到眾生苦,這個眾生苦就是感,佛菩薩自然有應,佛菩薩用報身、應身、化身來幫助這些受苦的眾生,讓這些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佛教教學的總目標。

  佛教我們什麼?教我們離苦得樂。怎麼教法?破迷開悟。苦樂是果,果一定有因,因是什麼?因是迷悟,迷了才有六道輪迴,覺悟了就是一真法界。所以要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那就是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於是諸佛菩薩把這樁事情落實在教育、落實在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從開悟那一天就開始教學,教了四十九年,唯有教學才能幫助大家破迷開悟。第一個教學的目的是破迷起信,是讓你生起信心。什麼信心?相信自己。頭一個,佛教給我們相信自己本來是佛。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九0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