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離妄想執著,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離開這個原則,學任何法門都叫外道,你不會成就|清淨、平等、覺:學佛就學這個|得的受用是大乘、無量壽、莊嚴|淨空老法師
◈我們跟佛差別在哪裡?
◇佛沒有妄想、念頭、分別、執著,真心現前
◇無明、塵沙、見思,三大類煩惱把我們自性真心障礙了,有無量智慧、功德、相好不能現前
◈如何再恢復性德?要靠修行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能保持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是佛陀,就是回歸自性
◇還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六道凡夫
我們跟佛,差別在哪裡?差別,佛沒有妄想,沒有念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真心現前。起心動念是無始無明煩惱,分別,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三大類煩惱把我們自性、把我們真心障礙了。我們有真心,不能現前,真心裡頭有無量智慧不能現前,無量的功德不能現前,無量的相好也不能現前,變成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如何再恢復性德?那要靠修行。怎麼個修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六根對六塵的境界,都能保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佛陀,這就是回歸自性,學佛最後的目的就達到了,成佛了。如果六根對六塵境界還會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這是六道凡夫。
◇捨離妄想執著,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你遵守,你是佛弟子
◇離開這個原則,學任何法門都叫外道,你不會成就
前面八百五十六頁,最後的一行,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什麼時候?他老人家夜睹明星、大徹大悟的時候,從定中出定,第一句話說的是,「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故知捨離妄想執著,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這段話非常重要!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你不能離開這個原則,這是共同遵守的原理原則,比什麼都重要。你遵守,你是佛弟子;你不遵守,學任何法門都叫外道,你不會成就。這個不能不知道。
◈學佛,從放下執著學起
◇我們跟佛,自性完全相同
◇凡夫有妄想分別執著
◇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成佛了
◇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菩薩
◇有妄想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
◈清淨平等覺:學佛就學這個
◇放下執著,清淨心現前,證阿羅漢
◇放下分別,得平等心,成菩薩
◇起心動念都沒有,成佛了
◇清淨平等覺,這是真正功夫
◈得的受用是:大乘無量壽莊嚴
◇大乘是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無量壽是福德
◇莊嚴是福報
◇福報裡面第一德就是長壽,有長壽你才能享受福報
◇原理原則都必須知道,知道自己在學什麼
我們跟佛的差別,自性完全相同,不一樣的就是凡夫有妄想、分別、執著;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成佛了。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學先放下執著,於一切法都不執著,證阿羅漢果。然後再放下分別,什麼都不去分別它,萬法平等。我們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放下執著,清淨心現前,證阿羅漢果;放下分別,得平等心,成菩薩;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連起心動念都沒有,這就成佛了。所以,都在經題上,經題太好了!這是真正功夫,清淨、平等、覺,學佛就學這個。得的受用是「大乘」,大乘是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福德,「莊嚴」是福報。福報裡面第一德就是長壽,有長壽你才能享受福報,如果沒有壽命,福報再大也等於零。所以,無量壽是第一福。這些原理原則我們都必須知道,知道自己在學什麼。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64
「彼諸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
以下數句經文,重明自他二利與平等說法之德行,因遊剎度生均不離說法也。
但說法不能離自覺,故下云:「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重明自利之行圓滿。
此四句
以捨離執著為首者,因此實為入道之關鍵。
世尊睹明星而徹悟本心,開口第一句便道,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故知
捨離妄想執著,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
故經續云「成就無量功德」。
以下數句經文,重明自他二利與平等說法之德行,因遊剎度生均不離說法也。
但說法不能離自覺,故下云:「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重明自利之行圓滿。
此四句
以捨離執著為首者,因此實為入道之關鍵。
世尊睹明星而徹悟本心,開口第一句便道,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故知
捨離妄想執著,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
故經續云「成就無量功德」。
◎菩薩修持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