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 星期一

疑佛五智,謂之本罪|跟十惡不相干;是你對佛的智慧不承認|世間法,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出世間佛法,疑惑的罪太重了|古人不相信,在經教上下功夫;久而久之他相信了|現在人遠離經教,這個疑斷不掉,決定障礙往生|淨空老法師

 


疑佛五智,謂之本罪|跟十惡不相干;是你對佛的智慧不承認|世間法,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出世間佛法,疑惑的罪太重了|古人不相信,在經教上下功夫;久而久之他相信了|現在人遠離經教,這個疑斷不掉,決定障礙往生|淨空老法師


◈今天的社會誰在主持教育?
◇佛陀在世,不厭其煩,時刻的提醒大家
◇現在小孩,電視、網路在教他,幾乎一分一秒都不空過
◇教學的內容,殺盜淫妄、貪瞋痴慢
◇倫常、道德、因果都不相信,人變到連畜生都不如
◇沒有接觸到佛法、聽到經教的:他有業障
◇少數有緣人,有機會聽到,很難接受;稍微好一點的:半信半疑,不認真修學
◇這個問題嚴重

  佛陀在世那個時代,人心還純,善人多,佛不厭其煩,時刻的提醒大家。現在的社會,把聖賢教誨都放棄了,都丟失了。今天的社會誰在主持教育?疏忽了教育,現在小孩從出生下來,到他長成,誰教他?電視在教他,網路在教他。教他非常親切,幾乎一分一秒都不空過教學的內容,殺盜淫妄,教這個東西,教人貪瞋痴慢。怎麼辦?社會亂了,倫常、道德、因果都不相信,人變到連畜生都不如,怎麼辦?不能沒有警覺。沒有接觸到佛法的,沒有聽到經教的,他有業障,沒有機會,沒有緣分。還有少數有緣人,有機會聽到,聽到怎麼樣?像經文上所講的,很難接受,很難相信。稍微好一點,他半信半疑,不認真修學這個問題嚴重

◈五百歲不見三寶,不得修善
◇以此苦故,雖樂不樂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只有樂,沒有苦
◇苦的名稱都聽不到,哪裡還有苦事?
◇不見佛苦、沒有聽佛說法苦;除這兩樣之外,他比什麼都快樂

  念老的這個註解當中給我們說出來,「識其罪本」到「然後乃出」,這是上半段,是「合輪王歡喜,方得解脫」。《淨影疏》裡頭說:「明胎生者,無餘苦事。但五百歲不見三寶,不得修善,用此為苦。以此苦故,雖樂不樂。」極樂世界沒苦,什麼是樂?聞法。換句話說,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就是四十八願的加持,統統都加持到,所以只有樂,沒有苦苦的名稱都聽不到,哪裡還有苦事?那不樂,不樂就是沒有見到佛,沒有聽佛講經說法,有期限的,我們人間五百年。他什麼苦?不見佛苦,沒有聽佛說法苦,除這兩樣之外,他比什麼都快樂。這個我們要知道。以此苦故,雖樂不樂,不知道樂。

◈但望勝樂,劣樂為苦
◇樂跟樂當中比,那就是勝是樂,劣是苦
◇欣上者,厭下劣定為粗苦

  下面,義寂大師說:「但望勝樂,劣樂為苦。」這也是比喻,勝是殊勝,殊勝的快樂,比一般的快樂更快樂,樂跟樂當中比,那就是勝是樂,劣是苦。「如欣上者,厭下劣定為粗苦等」,這是人之常情。人間跟畜生比,人樂,畜生苦;如果人跟欲界天比,欲界天樂,人苦;欲界跟色界相比,那色界天樂,欲界天苦。比較上來說,一定是這樣的。

◈生邊地,為是疑心果?修善果?
◇正是修善果,非疑心果
◇但由疑心所間雜故,令所得果,不得純淨
◇疑心去不了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的條件:真信、切願,加上念佛
◇必須人間五百年,他的疑斷了,信生起來,花開見佛
◇花當中的樂超過忉利天,享天樂,不苦
◇不苦說之為苦:不能見佛苦、不能聞法苦

  又望西《無量壽經鈔》裡頭:「問:生邊地為是疑心果,為是修善果。」生到邊地是什麼樣的果報?是疑心還是修善?我們看他的答:正是修善,不是疑心。「但由疑心所間雜故,令所得果,不得純淨」。這個說得好。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疑心果,疑心去不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條件,真信,沒有懷疑,切願,懇切的願望,加上念佛,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果。但是這個人往生極樂世界沒有入品,三輩九品他不在其內,他在邊地,他在疑城。生在這個地方,必須人間五百年,他的疑斷了,信生起來,花開見佛。這是在花當中,前面說過,花當中的樂超過忉利天,我們講享天福,這些人生到極樂世界,花沒有開,享天樂,不苦不苦說之為苦,就是因為不能見佛苦,不能聞法苦,就這兩樣。

◇斷疑知罪,懺悔求出
◈疑佛五智,謂之本罪
◇本罪者,疑惑罪也
◇有疑,你永遠不能開悟
◇世間法,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
◇出世間佛法,疑惑的罪太重了
◇他還相信因果報應,能斷惡修善,半信半疑
◇他真想到極樂世界,真肯念阿彌陀佛;用心不清淨,帶這種妄念,才生到疑城

  『若此眾生』,這個上半段,「正勸斷疑知罪,懺悔求出」。「罪本,《魏譯》作本罪」。《會疏》裡頭說:「本罪者,疑惑罪也。」我們要記住,我們對經典有懷疑,可不可以?不可以。為什麼?如果有疑,你永遠不能開悟。不是我們人間做學問,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疑就不能開悟,這是世間法。不能說沒有道理,在世間它是很有道理,但是在出世間的佛法裡頭,疑惑的罪太重了,疑惑的人不能往生。他憑什麼往生?他還相信因果報應,他能夠斷惡修善,夾雜著帶疑念,半信半疑他真想到極樂世界去,真肯念阿彌陀佛,用心不清淨,像賭博一樣,如果真有,好,如果沒有就算了,也不必計較。帶這種妄念,才生到疑城。所以這個本罪一定要知道。

◇對佛的智慧你不承認
◇古人不相信,在經教上下功夫,久而久之他相信了
◇現在人遠離經教,這個疑斷不掉,決定障礙往生

  望西說得很好,「疑佛五智,謂之本罪,非十惡業等」。跟十惡不相干,是你對佛的智慧你不承認。這種人我見過很多。古人不相信,他在經教上下功夫,久而久之他相信了現在人遠離經教,不學經教,那他這個疑斷不掉,他這個疑決定障礙往生這個很可怕,不能不知道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六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67




「識其罪本」乃至「然後乃出」合「輪王歡喜,方得解脫」。

《淨影疏》云:「
明胎生者,無餘苦事。

但五百歲
不見三寶,
不得修善,用此為苦。

以此苦故,雖樂不樂。」


又義寂云:「
但望勝樂,劣樂為苦。


欣上者,厭下劣
定為粗苦等。

雖名為苦,非苦受也。」


又望西《無量壽經鈔》曰:「
問:
生邊地
為是疑心果,
為是修善果。

答:
正是修善果,非疑心果

但由疑心所間雜故,
令所得果,不得純淨。」


「若此眾生」下,正勸斷疑知罪,懺悔求出。


「罪本」《魏譯》作「本罪」。

《會疏》云:「本罪者,疑惑罪也。」


望西云:「疑佛五智,謂之本罪,非十惡業等。」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