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 星期五

覺性者,性覺妙明|真心本覺,與修行不相干|只要斷煩惱,不要斷覺性|不需要去著相;也不必去遠離:遠離也是相,都是在迷|覺了沒事;有事還是不覺|淨空老法師


覺性者,性覺妙明|真心本覺,與修行不相干|只要斷煩惱,不要斷覺性|不需要去著相;也不必去遠離:遠離也是相,都是在迷|覺了沒事;有事還是不覺|淨空老法師



◈善達覺性,不因修生。抉擇無疑
◇覺性不是修行所生的,是自己本有的
◇本有的,現在被無始無明煩惱障礙住,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妄心阿賴耶識
◇真心本覺,與修行不相干
◇不是你修它就有,不修就沒有
◇這些話不能聽錯,聽錯麻煩可大了
◇你有這個智慧、覺性,曉得它是本有的
◇現在不覺了:現在生煩惱,不生覺性
◈只要斷煩惱,不要斷覺性
◇只要斷煩惱,覺性自然現前,就是所謂開悟
◇大悟、小悟:障礙去掉一些了,覺性現出來了;再去一點,覺性現得大了
◇虛妄的、假的不去理它,也不必去明瞭,就對了
◇也不需要去著相;也不必去遠離
◇遠離也是相:都是在迷,都不是覺
◇覺了沒事;有事還是不覺
◇要聽清楚,要搞明白,不能夠囫圇吞棗

  「何謂正知見?《圓覺大疏》曰:善達覺性,不因修生。抉擇無疑,名正知見。」善達,達是通達,通達什麼?覺性。不是修行所生的,覺性是自己本有的,這個要知道。本有的現在被無明障礙住了,無始無明的煩惱障礙住了,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妄心阿賴耶識。覺性就是真如自性,就是真心。記住真心本覺,與修行不相干,不是你修它就有,不修就沒有。但是這些話不能聽錯,聽錯麻煩可大了,這是教你有這個智慧、有這個覺性,曉得它是本有的,只是現在不覺了,現在生煩惱,不生覺性。我們只要斷煩惱,不要斷覺性只要斷煩惱,覺性自然現前,覺性現前就是所謂開悟,有大悟,有小悟,有大徹大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大悟、小悟與覺性統統有關係,就是你的障礙去掉一些了,覺性現出來了,再去一點,覺性現得大了,就這麼個道理。虛妄的、假的不去理它,也不必去明瞭,就對了,就正確了。它是假的,你也不需要去著相,也不必去遠離,遠離也是相,都是在迷,都不是覺。覺,覺了沒事,有事還是不覺,沒事是覺悟。這些話要聽清楚,要搞明白,不能夠囫圇吞棗

◈善達覺性,不因修生。抉擇無疑
◇善達覺性,不因修生,很重要
◇抉擇無疑,你選擇沒有疑惑
◇這叫正知見
◈覺性者,性覺妙明
◇自性本來是覺的、本來是明的
◇明上加個妙,告訴你它是自性覺,不是修來的,自己本有的
◇只要障礙去掉了,它就放光,它就遍照大千世界
◈善能通達本有性覺
◇性是覺而不迷;識是迷而不覺
◇把我們迷而不覺的六識、末那、阿賴耶,轉識成智,才能出輪迴

  覺性,下面寫得好,《圓覺大疏》裡頭這幾句話說得好,「善達覺性,不因修生」,很重要,不因修生;「抉擇無疑」,你選擇沒有疑惑,這叫正知見。「覺性者,性覺妙明也」。《楞嚴經》上佛常說,覺性是什麼?「性覺妙明」。性是自性,自性本來是覺的、本來是明的明上加個妙,告訴你它是自性覺。它這個明不是修來的,自己本有的只要障礙去掉了,它就放光,它就遍照大千世界。所以「善能通達本有性覺」,性是覺,覺而不迷,識是迷而不覺。教下有所謂轉識成智,把我們迷而不覺的識,六識,眼耳鼻舌身,再加個意,這是前面六識;第七,末那,末那是染污;第八,阿賴耶,阿賴耶好像資料庫一樣,無量劫來所有你這些妄心裡面東西統統裝在裡頭,像倉庫一樣,裝在這裡頭,它變成了六道輪迴,變成了生死苦海,輪迴很難出去,轉識成智才能出輪迴

◇輪迴是妄心變現的;覺性是正知
◈用真心,不要用妄心
◇什麼是真心?誠意正心,就是佛法講的真心
◇修行要在這上下功夫:處處處事待人接物,用真誠,不用虛妄
◇真誠,幫助你正心、回歸到真心
◇希望我們在一生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用誠意正心
◇儒家用這個來修身,身修而後家齊、國治、天下太平
◇中國傳統文化太好了,不能不學
◇不學不是中國人,中國人必定要學
◇哪有不接受聖賢教育的道理
◈善能通達
◇善能通達:不必人教,無師自通
◇怎麼通法?放下一切煩惱、惡業,就通
◇格物致知:儒跟佛下手相同,成就果報一樣
◇聖人就是佛陀
◈我們走菩提路
◇看破、放下,意就誠、心就正了,就身修了,身心健康,你這一生快樂幸福
◇身心健康,從《大學》、《中庸》、大乘經典裡面學習

  輪迴是妄心變現的,覺性是正知,所以佛教我們,用真心,不要用妄心什麼是真心?誠意正心儒家講的,就是佛法講的真心修行要在這上下功夫,處處處事待人接物,用真誠,不用虛妄,這就對了。真誠幫助你正心,幫助你回歸到真心希望我們在一生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用什麼?誠意正心就對了。儒家用這個來修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天下太平中國傳統文化太好了,不能不學,不學不是中國人,中國人必定要學哪有不接受聖賢教育的道理!善能,不必人教,無師自通怎麼通法?放下一切煩惱,放下一切惡業就通儒跟佛在這方面講得完全相同,儒家講格物致知,格物是什麼?放下欲望,致知,智慧出現,都從這下手的。所以下手是相同,成就果報一樣,中國人稱聖人,印度人稱佛陀,聖人就是佛陀,佛陀就是聖人,是一不是二。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走菩提路看破,放下,意就誠了,心就正了,到意誠心正就身修了,身心健康,你這一生才能快樂幸福。我們要身心健康,從《大學》、《中庸》學習,從大乘經典裡面學習,好,真的能達到,能滿足你的願望。我看孔子就像佛陀一樣,看佛陀像孔子一樣,他們下手處相同,果報也相同。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八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89




何謂正知見?

《圓覺大疏》曰:「善達覺性,不因修生。抉擇無疑,名正知見。」


覺性者,性覺妙明也。
善能通達本有性覺,故云善達覺性

本有覺性,不從外來,非因修得,故云「不因修生」。

此正是行不到處也。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