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修行,多墮身見|我們在不在裡頭?|身見乃見惑之首|惑是迷惑,是你迷惑的見聞覺知|見惑不斷,則不能入聖流,勢必常淪生死,欲出無期|淨空老法師
◈無起想念貪計身者
◇他不會起心動念貪著身體
◇我們這個世間誰不愛身體?可是不懂得愛身體,都用錯誤的方法,為這個身體造無量無邊的罪業
◇殺盜淫妄、貪瞋痴慢,哪一樣跟身體沒有關係?
◇再擴大一點為這個家,身跟家聯合在一起
◈凡夫修行,多墮身見
◇我們在不在裡頭?
◇墮身見就是貪著身體
◈身見乃見惑之首
◇見惑不斷,則不能入聖流,勢必常淪生死,欲出無期
◇要牢牢的記住,要常常能夠警覺到
◇執有我身而貪著計度
◇如何讓我們這個身生活得很舒適,天天想這個
◇他的思想是輪迴心,他的身口造輪迴業:怎麼能出離輪迴?
我們看註解,「第三十一,不貪計身願」。「無起想念貪計身者」,這一句說得好,不會生起,我們講起心動念,他不會起心動這個念頭,就是貪著身體。我們這個世間誰不愛身體?可是不懂得愛身體,都用錯誤的方法,為這個身體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殺盜淫妄、貪瞋痴慢,哪一樣跟身體沒有關係?還不都是為了這個身。再擴大一點為這個家,身跟家聯合在一起,這問題來了。下面說,「凡夫修行,多墮身見」,這個多,太多了!我們在不在裡頭?墮身見就是貪著身體。「身見乃見惑之首」,惑是迷惑,是你迷惑的見聞覺知,是這麼回事情,它排在第一個。「見惑不斷,則不能入聖流,勢必常淪生死,欲出無期」。這幾句話,句句都是真話,都是老實話,我們要牢牢的記住,要常常能夠警覺到。底下一句說,這一段是念老的話,「謂執有我身而貪著計度也」。計度就是想,如何讓我們這個身生活得很舒適,天天想這個;想吃什麼,想穿什麼,日常生活當中如何消遣,如何去尋樂,天天想這個,他沒有想別的。所以他的思想是輪迴心,他的身口造輪迴業,怎麼能出離輪迴?這是事實真相。
◈於自身妄執
◇這個執著是虛妄的:身根本不存在,剎那生滅
◈心有所念,幾念幾相幾識耶
◇彌勒菩薩這個話對我們幫助很大
◇拍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
◇形,就是佛問的相,就是物質現象
◇凡是物質現象都有識,識就是受想行識
◇一粒再小的微塵,統統有受想行識
下面舉《會疏》來解釋,「《會疏》曰:於自身妄執」,這個執著是虛妄的,身根本不存在,剎那生滅。所以我們學佛要常常想著,彌勒菩薩這個話對我們幫助很大,就是佛問彌勒,這一般世間人,「心有所念」,他起了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這個念是微細的念頭,有幾相?有幾識?佛這一句話問了三個問題,「心有所念,幾念幾相幾識耶。」相是物質,識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是從念頭生的。彌勒菩薩的回答,實際上佛跟彌勒對話是說給我們聽的,我們聽了要覺悟,「拍手彈指之頃」,拍手、彈指都時間很短,「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多少個念頭?乘出來,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妄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形,就是佛問的相,就是物質現象。後頭這句話記住,凡是物質現象都有識,識就是受想行識。一粒再小的微塵,極微之微,現在科學家叫微中子,統統有受想行識。
◈我們起心動念能瞞人嗎?
◇所有的環境全部都看到你,無處遁形、原形畢露
◇只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欺騙自己
◈以真誠心待人
◇不要管別人用什麼心對我
◇我學佛了:我最低限度,我要求往生極樂世界,我來生不再搞輪迴了
◈頭一個損失就是無量壽
◇還用妄心,還要顧及自己的名聞利養、享受,這一生極樂世界去不了,那個損失就太大太大了
◇六道輪迴,生死流轉沒完沒了,還願意搞這個嗎?
◇生死之可怕,比墮地獄還嚴重
◇地獄還有出頭的時候;六道輪迴沒出頭的時候
◈凡夫成佛不難!
◇凡夫:用妄心,不用真心;佛:用真心,不用妄心
◇用真心就跟佛接近;用妄心就跟六道眾生接近
◈真搞明白了,要把世緣從根拔除
◇你是想繼續搞六道;還是想跳出輪迴去親近阿彌陀佛、親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
◇於這個世間沒有貪愛,沒有好惡,隨緣度日,什麼都好
佛經上這句話被現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換句話說,我們起心動念能瞞人嗎?誰看到你?所有的環境全部都看到你,無處遁形,都原形畢露,你說多可怕!只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欺騙自己。這事怎麼能幹?所以我常常勸同學們,我們以真誠心待人,不要管別人用什麼心對我,我要用真誠。為什麼?我學佛了。我最低限度,我要求往生極樂世界,我來生不再搞輪迴了,這是我最低的條件、最低的要求,我們決定可以得到。如果還用妄心,還要顧自己的名聞利養,還要顧及自己的享受,這一生極樂世界去不了,那個損失就太大太大了。頭一個損失就是無量壽,生到極樂世界無量的壽命,沒有生死了。搞六道輪迴,生死流轉沒完沒了,還願意搞這個嗎?這兩個好好的衡量一下,然後你就曉得生死之可怕,比墮地獄還嚴重。地獄還有出頭的時候,六道輪迴沒出頭的時候,決定不能搞。凡夫成佛不難!凡夫是怎麼做凡夫?用妄心,不用真心。佛呢?用真心,不用妄心。差別就在此地。我們用真心就跟佛接近,我們用妄心就跟六道眾生接近,就這麼回事情。你還是想繼續搞六道,你還是想跳出這個輪迴去親近阿彌陀佛,去親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到極樂世界就有這個本事。你真搞明白了,要把這個世緣從根拔除,於這個世間沒有貪愛,沒有好惡,隨緣度日,什麼都好,這個問題才能解決。
◈於自身妄執,計愛憎違順
◇是名貪計,是所謂我執
◇這個東西可怕,這個東西是輪迴的根
◇你為什麼出不了輪迴?你有這個根在,這個根根深蒂固
◇貪執計較,愛護倍至,順則生愛,違則生瞋
◇它的根就是愚痴:不知道事實真相,不知道人生是個夢
◇《金剛經》也白念了,都不起作用
◇要能起作用,好,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這一句佛號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真正明白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跟人就不一樣了
◇起心動念就一句佛號
◇它叫你能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往生極樂世界,一生成佛,達到究竟圓滿
◇沒有一個法門能比
◇別的法門也會到,但是要很長的時間
◇淨土法門很快速你就得到
「《會疏》曰:於自身妄執」,這個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計」,計是計畫,就是思考;「愛」,你喜歡的;「憎」是你討厭的。順著你的煩惱,違背你的煩惱,你的煩惱是什麼?貪瞋痴,這叫「貪計」。貪計是什麼?不善的心,不善的念頭,貪而無厭。「是所謂我執也」,這個東西可怕,這個東西是輪迴的根。你為什麼出不了輪迴?你有這個根在,這個根根深蒂固。「貪執計較,愛護倍至,順則生愛,違則生瞋」,愛是貪(貪愛),違是瞋恚,得到了就愛,得不到就瞋恚,它的根就是愚痴。愚痴是什麼?不知道事實真相,不知道人生是個夢。《金剛經》也白念了,都不起作用,念到要能起作用,好,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般若經》上,「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講得多清楚、多明白。真正明白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跟人就不一樣了。我們修淨土的人就知道,起心動念就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是無量無邊的功德,無法想像,無法言說。它叫你能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往生極樂世界,一生成佛,達到究竟圓滿。沒有一個法門能比,這是真的。別的法門也會到,但是要很長的時間,這個法門很快速你就得到。所以,「種種分別貪著,舉體墮於煩惱」,像這些話都要常常放在心上。
◈遠離我心貪著自身
◇這個心是妄心,這個心是阿賴耶
◇貪著自身,不知道自身的真相
◇科學家知道了,他還是貪著,不得受用:他是知識;他不是智慧
◇佛法用禪定,甚深禪定裡面見到事實真相;見到之後,他不再貪著,他得自在清涼
◈遠離無安眾生心
◇佛菩薩慈悲到極處,自己成就之後,要幫助眾生得到安穩
◇悲心,拔一切眾生苦,不可以無
◇必須要有安眾生的心,這是慈悲
◇明白了,做這個事情沒有障礙
◇做這些好事,不著相就沒有障礙;著相就有障礙
◇做一切善,心裡頭根本沒有,像沒做一樣,這就不墮三善道
◇念佛的人好,無論斷惡修善,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我們的路絕對走極樂世界
「《往生論》云:遠離我心貪著自身」,這個心是妄心,這個心是阿賴耶,貪著自身,不知道自身的真相。想到現在的科學家,科學家知道了,他貪不貪著自身?他還是貪著,不得受用。所以他是知識,他不是智慧。佛法不是用科學的方法證得的,他用禪定。禪定,甚深禪定裡面他見到事實真相,見到之後,他不再貪著,他得自在,他得清涼。「遠離無安眾生心」,佛菩薩慈悲到極處,自己成就之後,看到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眾生裡頭有覺有迷,覺悟了有成就,還有很多迷惑顛倒的眾生,怎麼辦?我們要幫助他得到安穩,這是悲心,拔一切眾生苦,不可以無。所以遠離無,換句話說,我們必須要有安眾生的心,這是慈悲。你自己明白了,你做這個事情有沒有障礙?沒有障礙。為什麼沒有障礙?我做這些好事不著相就沒有障礙,著相就有障礙。著相是什麼?就造三善業,將來果報在天道,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到那裡去了。做一切善,心裡頭根本沒有,像沒做一樣,這就不墮三善道。我們念佛的人好,無論斷惡修善,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我們的路絕對走極樂世界,不會再搞輪迴了,這個重要。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94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第卅一「不貪計身願」。無起想念,貪計身者。
凡夫修行,多墮身見,
身見乃見惑之首,
見惑不斷,則不能入聖流,
勢必
常淪生死,
欲出無期也。
貪計身者,謂執有我身而貪著計度也。
《會疏》曰:「
於自身妄執,計愛憎違順,是名貪計,
是所謂我執也。」
凡夫妄以自身為我,貪執計較,愛護倍至,
順則生愛,
違則生瞋,
種種分別貪著,舉體墮於煩惱。
《往生論》云:「
遠離我心貪著自身,
遠離無安眾生心,
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
此三種法應遠離,以其障菩提心,應知。」
第卅一「不貪計身願」。無起想念,貪計身者。
凡夫修行,多墮身見,
身見乃見惑之首,
見惑不斷,則不能入聖流,
勢必
常淪生死,
欲出無期也。
貪計身者,謂執有我身而貪著計度也。
《會疏》曰:「
於自身妄執,計愛憎違順,是名貪計,
是所謂我執也。」
凡夫妄以自身為我,貪執計較,愛護倍至,
順則生愛,
違則生瞋,
種種分別貪著,舉體墮於煩惱。
《往生論》云:「
遠離我心貪著自身,
遠離無安眾生心,
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
此三種法應遠離,以其障菩提心,應知。」
(三一)不貪計身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