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心裡頭不能有一念,不能有一個相|心想就是相|思是分別;想是執著|把田、相拿掉,剩下來真心|什麼時候相、無相不二|有「有無」就迷了|想「不想」還是想|遍法界虛空界都在佛光之中|淨空老法師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
◇實相不能執著,你要執著有個實相錯了
◇執著這個實相,你永遠見不到實相;不執著就見到了
◇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眼見到真相,耳聽到真音,鼻聞到真香,舌嘗到真味
◇一切都是真的,沒有虛妄的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大乘經裡頭佛說得很多,這兩句我們很熟悉。「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所以實相能不能執著?不能,你要執著有個實相錯了,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學假設的一個名詞,這叫名字相。你執著這個實相,你永遠見不到實相,不執著就見到了。換句話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眼見到真相,耳聽到真音,鼻聞到真香,舌嘗到真味,一切都是真的,沒有虛妄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4
◈自性是六根都緣不到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非香非味,非觸非法
◈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
◇以心求之不可得
◇第六意識的功能非常強大,對外能緣虛空法界,對內能緣阿賴耶,就是緣不到自性
◇它跟自性不相應:它是妄;自性是真,所以覓之了不可得
◈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
◇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它變現出來的,不能說它有
❖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
◇自性與這個不相干,但是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都是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
◇器不離黃金;十法界依正莊嚴不離自性
「又《要解》云」,蕅益大師說的,「吾人現前一念心性」,心性就是自性,也就是法性,也就是諸法實相,「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內、外、中間是講的空間,它沒有空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這三個講時間,它也不是時間,換句話說,它沒有時空。「非青黃赤白」,它沒有色彩,這個非字是貫下去的,非長短方圓,它沒有形相,換句話,這是我們眼根緣不到的,我們意識感覺不到的。「非香」,鼻對它不起作用,「非味」,舌對它不起作用,「非觸」,身不起作用,「非法」,意不起作用,這一段說明自性是六根都緣不到。「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不能說它沒有,以心求之不可得,這個心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功能非常強大,對外能緣虛空法界,對內能緣阿賴耶,就是緣不到自性,它跟自性不相應,它是妄,自性是真,所以覓之了不可得,不能說它沒有。「具造百界千如」,能生萬法,這一句是惠能大師的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它變現出來的,不能說它有。「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自性與這個不相干,但是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都是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念老這個地方有個括弧,有個小註,「如上喻中」,前面舉的比喻,用黃金做比喻,這些器不離黃金,十法界依正莊嚴不離自性。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不起心、不動念就見到了,離一切相
◈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
◇不得已強名實相
◇佛用善巧方便引導我們悟入
◇一定要悟才能入;要是不悟,六根都緣不到
◇什麼時候相、無相,是一不是二
◇無相當中有相;有相當中有無相
◇無相是自性;有相是自性起的作用
◇能起是不生不滅的自性;所起的萬法是有生有滅
◇能起是性起;現相裡面有性起、有緣起
◇緣起裡頭必定有性起;性起裡有時候沒有緣起
◇緣起離不開性起
◇有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緣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性起
「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就見到了,離一切相。「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這個都是你能夠見到,你能感觸到,「不得已強名實相」,佛幫助我們,用善巧方便引導我們悟入。一定要悟他才能入,要是不悟的話,六根都緣不到,包括意,眼耳鼻舌身意統統緣不到。什麼時候相、無相不二,是一不是二,為什麼?無相當中有相,有相當中有無相。無相是性,自性,有相是自性起的作用,能起現象的是真的,是不生不滅的自性,所起的萬象,惠能大師說能生萬法,萬法是生滅的,有生有滅。能起是性起,現相裡面有性起、有緣起,緣起裡頭必定有性起,性起裡頭有時候沒有緣起,性起非緣起,實報莊嚴土性起緣起統統有,四聖法界、六道輪迴緣起性起都有。緣起離不開性起,沒有性起就沒有緣起。緣起是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變成緣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性起。
◈實相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
◇名相都是勉強說的,都不是真實的
◇想契入境界,對名字相不能執著分別、起心動念
「可見實相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它沒有名字,勉強給它起個名字,正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的名相都是勉強說的,都不是真實的。所以想契入境界不能執著名字相,甚至於對名字相也不能分別、也不能起心動念,這就對了。自性也是強名,強名為自性,實相是強名,自性也是強名。
◈問題就是會不會
❖二祖覓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無
◇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
◇我覓心了不可得
◇與汝安心竟
◇每個人得法的緣都不一樣
◇心真誠、清淨、恭敬到極處,一句話點破,他馬上開悟
「二祖覓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無」。二祖慧可,達摩從印度來,把佛法的禪宗傳到中國,在中國他是第一代祖,初祖,慧可是二祖。二祖向他求法,看到印度來的大師,他的心非常虔誠,當時下雪,達摩祖師在房間裡面打坐,他在門口,站在那個地方等他出定。等了多久?雪下了已經到他的膝蓋,就知道站得很久,還沒有離去。達摩祖師出定,知道有一個人站在外面,問他,天這麼冷,你來到這裡要什麼?他拿他的戒刀把他的左手砍斷,供養達摩祖師。達摩祖師說你這又何苦來?問他,你求什麼?他說我心不安,求大師給我安心。達摩祖師坐在那裡伸著一隻手,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讓他回光返照。想了半天,他說我覓心了不可得。二祖覓心,我找不到,心在哪裡我找不到。達摩祖師回他一句話,「與汝安心竟」,這句話意思就是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慧可聽了這句話豁然大悟,就開悟了。所以不能說它無,問題就是會不會,是真的體悟到。我們看每個人得法的緣都不一樣,慧可吃這麼多苦頭,他的心真誠、清淨、恭敬到極處,一個疑團解不開,被達摩祖師一句話點破,他馬上開悟。
❖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亦不能執為有
◈離四句,絕百非
◇有、無、非有、非無,這根本四句,延伸出百非
◈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思量是第七識,分別是第六識:六、七識緣不到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雖然清楚明瞭,它湛寂,像水一樣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常恆是不生不滅;湛寂是本自清淨
◇靈明洞徹是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
◈孤明歷歷,炳赫虛空
◇萬法都是迷而不覺;唯有自性覺而不迷
◇虛空有多大它就有多大
◇遍法界虛空界都在佛光之中
◇孤明歷歷、炳赫虛空就是常寂光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遠遠的擺脫掉六根六塵,一片光明
◇常寂光就是實相
六祖惠能大師:「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也不能執著為有。這是「離四句,絕百非」,四句就是有、無、非有、非無,這根本四句,延伸出百非。「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思量是第七識,分別是第六識,六識、七識緣不到,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它是什麼樣子?「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靈是說這個人頭腦清楚、敏捷,反應非常快;明是智慧,充滿了智慧,對一切事物洞徹,看得清楚、聽得清楚,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清楚明瞭。雖然清楚明瞭,它湛寂,像水一樣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就是六祖所說的本自清淨、本不生滅。常恆是不生不滅,湛寂是本自清淨,靈明洞徹是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孤明歷歷」,孤是只有自性,自性覺,萬法都是迷而不覺,唯有自性覺而不迷,歷歷是形容明的樣子。「炳赫虛空」,炳是火燃燒得猛烈,跟虛空同體,範圍多大?虛空有多大它就有多大。遍法界虛空界都在佛光之中,這是講光明,在淨宗叫常寂光,孤明歷歷、炳赫虛空就是常寂光。底下都是形容,「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迥是遠,遠遠的擺脫掉根塵(六根六塵),一片光明,就是淨土講的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就是實相。
◈這個境界不能想、不能說
◇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
◇在這個現象之下,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見性了
◇這個體是能生能現;全宇宙是所生所現
◈能生的是空;所生的是有
◇能所不二
◇空是真空,能生萬法;有是妙有,有即是空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有虛妄相不能說它無;有自體不能說它有
◇有「有無」就迷了,就變成阿賴耶
「故蓮池大師讚曰:大哉真體」。真體就是自性,真體就是實相。「不可得而思議者」,這個境界不許你去想,你想就錯了,不能說,說就錯了。不能想、不能說,在這個現象之下,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見性了。「其唯自性歟」,這個只有自性,自性就是真體,宇宙萬法的真體,哲學裡面叫做本體,蓮池大師稱為真體,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不離它,是這個體所生所現,這個體是能生能現,全宇宙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能所不二。能生的是空,所生的是有,空是真空,能生萬法,有是幻有,有是妙有,有即是空。萬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虛妄相不能說它無,有自體不能說它有,有無都不能說。有有無就錯了,迷了,就變成阿賴耶。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心裡頭不能有一念,不能有一個相
◈心想就是相
◇心上有個相,想是執著
◇心上畫了格子,思是分別
◇把那個田、相拿掉,剩下來真心,那個有;心上面那是假的
◈有想、無想都是妄想
◇想「不想」還是想
◇什麼都不想了,無想錯了,到無想天去了,外道
◇那也是定,叫無想定
◇定中有境界
◇修定的人自己要知道,境界是幻相
◇出現不執著,沒事;執著,入它的境界,魔境
◇無論什麼境界,統統不執著,佛境界也不執著,關關通過,你才能入佛境界
◇佛境界就是自性,本有的
這一段要緊的,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換句話說,我們的心裡頭不能有一念,不能有一個相,相是什麼?心想就是相。你看想字,心上有個相,這是執著;思,心上畫了格子,那個田畫了格子,代表分別,思是分別,想是執著。不能思、不能想,把你所思所想的統統放下,也就是說把那個田拿掉,把那個相拿掉,剩下來真心,那個有,心上面那是假的。難,非常之難,不想,想不想還是想,統統是妄想,有想、無想都是妄想。什麼都不想了,無想了,無想錯了,無想到無想天去了,外道,他什麼都不想,那也是定,叫無想定。定中有境界,修定的人自己要知道,境界是幻相,它會出現,出現不執著沒事。執著就錯了,執著怎麼?入它的境界,魔境。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沒事。境界多,無論什麼境界,統統不執著,佛境界也不執著,關關通過,你才能入佛境界,佛境界就是自性,本有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5
四、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
又《要解》云:「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
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
非過去,
非現在,
非未來;
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
非香非味,非觸非法。
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
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
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
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
(註:如上喻中諸器皆不離金。)
要之,
離一切相,
即一切法。
離故無相,
即故無不相,
不得已強名實相。」
可見實相
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
吾人一念心之性,強名為自性。
二祖覓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無。
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亦不能執為有。
蓋
離四句,
絕百非,
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
「孤明歷歷」;
「炳赫虛空」;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故蓮池大師讚曰:「
大哉真體,
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
又《要解》云:「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
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
非過去,
非現在,
非未來;
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
非香非味,非觸非法。
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
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
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
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
(註:如上喻中諸器皆不離金。)
要之,
離一切相,
即一切法。
離故無相,
即故無不相,
不得已強名實相。」
可見實相
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
吾人一念心之性,強名為自性。
二祖覓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無。
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亦不能執為有。
蓋
離四句,
絕百非,
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
「孤明歷歷」;
「炳赫虛空」;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故蓮池大師讚曰:「
大哉真體,
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
◎(二)本經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