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修什麼: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學佛依照這二十個字,不會走錯路,決定有成就|淨空老法師

 


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修什麼: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學佛依照這二十個字,不會走錯路,決定有成就|淨空老法師


◈什麼叫禪定?
◇清淨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就是禪定
◇有雜念、有妄想,六道凡夫心;清淨心、平等心,是真心、佛心

  什麼叫禪定清淨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就是禪定有雜念、有妄想,六道凡夫心;清淨心是真心、是佛心,平等心是佛心

◈佛是清淨平等覺;每個人心都是清淨平等覺
◇就是你有妄想雜念,把它破壞了,它不起作用
◈開悟的道路是因戒得定
◇佛法沒有別的,就是幫助你恢復真心:用戒定慧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戒律
◇你能夠把這個規矩守住,一生都不改變,天天幹,久久就得定
◇定是什麼樣子?雜念、妄想沒有了,這就得定
◇淺的定是剛剛伏住
◇讀經、念佛,心裡妄念沒有了;不讀經、不念佛又有了,這功夫淺
◇讀經要讀到:我不讀心也是清淨的,也沒有雜念妄想,這就得定了
◇得定之後好,讀經不要放棄:求自見
◇開悟全明白了,不但你學的這部經明白了,你沒有學的東西全明白了
◇這是真正的教育

  佛是清淨平等覺,每個人心都是清淨平等覺就是你有妄想、有雜念,把它破壞了,它不起作用。帶著妄想分別執著,這就叫妄心,執著是染污,染污就不覺了,分別就是波動,大風大浪,起伏不定。所以真心的德用失掉了。佛法沒有別的,就是幫助你恢復真心,用什麼方法?戒定慧。教給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戒律,你要遵守;教給你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也是戒律。因戒得定,你能夠把這個規矩守住,一生都不改變,天天幹,久久就得定定是什麼樣子?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妄想沒有了,這就得定。定有淺深,淺的定是剛剛伏住,心不起妄念。你看,我們讀經、念佛,心裡妄念沒有了,不讀經、不念佛又有了,這功夫淺,功夫要加深。一千遍不夠兩千遍,兩千遍不夠三千遍,一定要讀到我不讀心也是清淨的,也沒有雜念,也沒有妄想,不念經也是,這就什麼?這就得定了得定之後好,讀經不要放棄,還照以前一樣天天讀,為什麼?求自見,自見就是大徹大悟。以前光讀,讀得很熟,裡頭的理不懂,突然開悟了,全明白了。這就是開悟,開悟全明白了,不但你學的這部經明白了,你沒有學的東西全明白了。這是真正的教育

(中略)

◇一定要守規矩,不守規矩不能開悟
◇因規矩你的心才定下來
◇心定下來之後,不定什麼緣分就開悟了
◇別人是盤腿面壁修定;他是用讀經修定
◇修定的方法太多了,無量無邊,就是要專注
◇不能學太多,學太多那是求知識,不能得定
◇就是一樣,絕不求解意,只讀:要清淨心
◇想這個意思,就是妄想、雜念,不許可
◇都不可以想意思,沒有意思。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哪來的意思?
◇只要把平等心、清淨心找出來就成了,這個功課就圓滿了

  一定要守規矩,不守規矩不能開悟開悟的道路是因戒得定因規矩你的心才定下來,心定下來之後,不定什麼緣分就開悟了。沒有開悟之前,讀經是修定,別人是盤腿面壁修定,他是用讀經修定修定的方法太多了,無量無邊,就是要專注。所以不能學太多,學太多那是求知識,不能得定,就是一樣。絕不求解意,這個字什麼意思,這一段什麼意思,不求,只讀,為什麼?要清淨心。如果要想這個意思,就是妄念,就是妄想,就是雜念,不許可。叫你讀一千遍,叫你讀一萬遍,都不可以想意思,沒有意思。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哪來的意思?要的是什麼?要的是清淨心、平等心,你只要把平等心、清淨心找出來就成了,這個功課就圓滿了

(中略)

◈深心,就是清淨平等覺
◇深心,古人的解釋是好善好德之心
◇深心,就是菩提心、至誠心的自受用
◇我們學佛怎麼對待自己?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平等,一天比一天有智慧
◈大慈大悲,就是發願迴向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這三心你統統具足,你決定往生
◇發此三心,亦即發菩提心也

  深心,古人的解釋是好善好德之心,也說得很好。我早年在美國、加拿大講經,跟大家介紹菩提心,我記得我第一次講《無量壽經》是在加拿大,第二遍是在加州。講到這個地方,我突然感覺到,這經題上清清楚楚,深心是什麼?就是清淨平等覺,大家好懂,非常具體。深心是自受用,菩提心的自受用,就是至誠心的自受用。所以我就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用這十個字來講菩提心,大家好懂。深心是什麼?就是清淨、平等、正覺,自受用。我們學佛怎麼對待自己?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平等,一天比一天有智慧,覺就是智慧增長,這是菩提心。大慈大悲,這就是發願迴向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這三心你統統具足,你決定往生,語氣非常肯定,那是《觀經》上說的話。後面是念老在此地做總結,「發此三心,亦即發菩提心也」,發這三心就是大乘教裡頭所說的菩提心。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
◇大事因緣莫過於此
◇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
◇不但學佛,單單講做人,菩提心對我們就非常重要
◇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活得歡喜、快樂、幸福,這日子怎麼過?要用菩提心
◇用真心待人,用真心對待自己
◇至誠心對自己,就是清淨、平等、正覺
◈清淨、平等、正覺
◇凡夫沒有真心,都是虛情假意,高名厚利在眼前,就會變心
◇真心是永遠不會變的,只有佛門裡有

  我們看底下一段,第四段,「菩提心義云」,《菩提心義》是書名,這裡頭說,「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於此」,這句話很重要。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標準,換句話說,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我們不但學佛,單單講做人,菩提心對我們就非常重要,菩提心是真心。人生在這個世間,要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活得歡喜、活得快樂、活得幸福,這日子怎麼過?要用菩提心。我們用真心待人,用真心對待自己,用至誠心對自己,自己的心就是清淨、平等、正覺。這三句是三個層次,有少分的真心是阿羅漢,凡夫沒有真心,都是假的,虛情假意。對你再好,高名厚利在你的眼前,你就會變心,那就不是真的。真心是永遠不會變的,只有佛門裡有,我們一定要曉得,佛門教給我們。

◇阿羅漢、辟支佛,少分的真心,也就是他用清淨心,他不會受到外面環境染污
◇菩薩,那個至誠心就多分的,他不但清淨,他還有平等
◇法身大士,圓滿的菩提心
◇對待自己,就求這三心
◇用這個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你過的佛菩薩的生活,多自在

  所以阿羅漢、辟支佛,少分的真心,他用真心了,也就是他用清淨心,他不會受到外面環境染污,能做到這一點;菩薩,那個至誠心就多分的法身大士是圓滿的,圓滿的菩提心。多分的就是他不但清淨他還有平等,這是菩薩;只有清淨沒有平等,這小乘,聲聞、緣覺;圓滿的就是有覺了,正覺,這是什麼人?這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是具足的菩提心,對待自己。我們求什麼?就求這三種心,這三心,清淨、平等、覺用這個心生活,用這個心工作,用這個心待人接物,你所過的佛菩薩的生活,多自在

◈海賢菩薩過這種生活
◇他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我們覺得他過得很苦;他自己很快樂
◇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地方可以避風雨,沒有憂慮、牽掛,沒有任何壓力
◇對人接物一片真誠慈悲
◇為什麼要種一百多畝?這是他的大慈大悲
◇到處分給別人,財布施;體力是內財布施
◇他真幹,愛心不是假的

  海賢菩薩過這種生活,我們要知道,他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他非常幸福快樂我們覺得他過得很苦,他自己很快樂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地方可以避風雨,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任何壓力,你們覺得痛苦,他全沒有,你說多自在。對人接物一片真誠慈悲。你看,種那麼多地,他沒有必要種那麼多,這個小廟只有四個人住,種五畝地就夠了,一家人的生活全解決了,五畝地就行了,為什麼要種一百多畝?這是他的大慈大悲,他要幫助農村裡頭苦難的老人。現在農村裡年輕人都出去了,外面去打工去了,老人怎麼辦?所以,他不要人家的田,不用人家的田,他開荒,沒有主的土地他開,開發出來之後他種稻米、種糧食、種蔬菜。種那麼多,到處分給別人,財布施,體力是內財布施。這就是他的大慈悲心,他真幹,愛心不是假的,真正用自己勞力做出來,惠施給大家。

◈學佛依照這二十個字,不會走錯路,決定有成就
◇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修什麼: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所以,我用這個解釋菩提心好懂,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十個字。另外我們做人,這老師教給我的,修行修什麼?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我把它做成一副對子,學佛依照這個對聯二十個字,不會走錯路,決定有成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20




又曰:「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何等為三:
一者至誠心。
二者深心。
三者迴向發願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發此三心,亦即發菩提心也。


⒎菩提心義云:「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於此」。

◎(三)一經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