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1日 星期日

菩提為因:悟性很高,聞一知十|大悲為根:他要有愛心,這是大乘|聲聞只得清淨心,沒得平等心|大悲心是平等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每一個學生都平等的愛護|淨空老法師

 


菩提為因:悟性很高,聞一知十|大悲為根:他要有愛心,這是大乘|聲聞只得清淨心,沒得平等心|大悲心是平等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每一個學生都平等的愛護|淨空老法師


◈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
❖度生之方便,正是諸佛大願之結歸,大智之顯現,萬德之所莊嚴,果覺之究竟處
◇大乘要具備什麼條件,佛在經上開出來了
◇佛是由這三句建立佛法
◇要真正能夠接受佛法、修學成就,一定要跟它相應
◈菩提心重要
◇因是菩提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從這下手
◇菩提心是因
◇發菩提心,接著一向專念

  「如《大毘盧遮那經》云: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諸佛大願之結歸,大智之顯現,萬德之所莊嚴,果覺之究竟處也。是故繼體性宗趣後,而論本經方便勝妙之大力大用。」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學佛,尤其是大乘,要具備什麼條件,佛在經上開出來了佛是由這三句建立佛法在十法界、在六道,眾生要真正能夠接受佛法,修學成就一定要跟它相應因是菩提,我們在淨業三福第三節的第一句,就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從這下手。菩提心是因,三輩往生經文裡頭,第一句就說發菩提心,接著一向專念,可見菩提心重要

◈什麼是菩提?
◇菩提是覺悟
◇覺而不迷這叫菩提
◇覺而不迷,這個人有條件修學大乘
◇二乘沒發菩提心,對於大乘經教不能接受,聽不懂

  什麼是菩提菩提是覺悟覺而不迷這叫菩提覺而不迷,這個人有條件修學大乘二乘沒發菩提心,就是聲聞跟緣覺,所以他們對於大乘經教不能接受,聽不懂。這個意義很深,不是佛不說,是你聽不懂。

(中略)

◈菩提為因
◇悟性很高,聞一知十
◈大悲為根
◇他要有愛心,這是大乘
◇聲聞、緣覺,沒有大悲心
◇聲聞只得清淨心,沒得平等心
◇大悲心是平等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每一個學生都平等的愛護
◇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對一切眾生如同兒女,慈悲到極處,教學決定沒有保留,全盤托出

  學生,我們今天講的什麼?這個菩提為因是怎麼說法?學生悟性很高,確實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這個人好教,這樣的人有能力接受。這是第一個條件他具足了,還要具足第二個條件。第二個條件,大悲為根,就是說他要有愛心,這是大乘。二乘人,聲聞、緣覺,沒有大悲心,慈悲心他沒有,他完全是自利。雖然說自利,我們也比不上他,他教不教學?教,他教他喜歡的學生,他看得很順眼的學生。如果他看不順眼,他不喜歡,他不教你。這什麼原因?聲聞只得到清淨心,沒有得到平等心大悲心是平等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每一個學生都愛護,平等的愛護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對一切眾生如同兒女,慈悲到極處,教學決定沒有保留,全盤托出,他知道的他都肯教你。

◈教之道,貴以專
◇教學用什麼方法?貴以專
◇這個教育是教你成佛,佛成不了成菩薩,菩薩成不了成聲聞緣覺,你真正得到佛法了

  下面第三個這是教學的方法,有教的方法,有學的方法,這是真實智慧。教的方法《三字經》上有,「教之道,貴以專」。那個道,教之道這個道,是道路、是門道,也就是方法。教學用什麼方法?貴以專。為什麼?這個教育是教你成佛,是教你成菩薩佛成不了成菩薩,菩薩成不了成聲聞緣覺,你真正得到佛法了。如果學佛學這一輩子,小乘初果須陀洹沒有證得,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沒有證得,你等於白學了。學了一輩子,一年級都沒進去,小乘一年級是初果,大乘一年級是初信位,你沒進門。

◈大小乘要斷煩惱才能證菩提
◇無論大小乘,入門所斷的煩惱是相同的:五種見惑你得要放下
◇看人、看事、看萬物你看錯了
◇八十八品見惑,歸納五大類
◇真的我不生不滅;身不是我,身有生有滅。靈魂不是我:它要是我,它為什麼變畜生、餓鬼、地獄

  大小乘入門都不簡單,要斷煩惱這才能證菩提無論大小乘,入門所斷的煩惱是相同的,那就是五種見惑你得要放下。惑是迷惑,五種見解上的迷惑;換句話說,你看錯了,看人、看事、看萬物你看錯了。經上講八十八品見惑,講得很細,教初學佛把它歸納為五大類,好教,八十八太多了,歸納起來五大類。第一個身見,六道眾生,哪一個人不是把身體看作是自己?我,我是什麼?拍拍胸脯,我。佛說這個見解錯誤,為什麼?身不是我。誰是我?有真我,真的我不生不滅,那是我。這個身有生有滅,有生有滅,那個身要是滅了、死了,我不就死了嗎?那不一切都完了?哪有這種道理!學佛,或者有一些沒學佛的同學也知道,人死了他有靈魂,那個靈魂去投胎了,又去找個身體,這樣說起來靈魂是我,認靈魂是我比認身是我要高一等。那個靈魂不是我,為什麼?它要是我,它為什麼變畜生、變餓鬼、變地獄?不可能。

◈菩提是我,覺性是我
◇覺性就是我們的真心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真心覺而不迷;靈魂迷而不覺
◇它是真心,但是它帶著迷,我們叫它做妄心
◇它在六道裡頭不斷的捨身受身,隨著肉身的生滅它感到痛苦
◇有靈魂、有神識,沒有辦法避免三苦八苦
◇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八苦是苦苦細分: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全都要受,同時在受,同處在受,沒有人能夠避免,所以佛叫它苦海無邊
◇六道輪迴是苦海
◇回頭是岸:把這個錯誤的看法、想法放下

  所以,佛定的標準好,菩提,菩提是我。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覺性是我,是真我。覺性就是我們的真心,你要記住,真心覺而不迷。靈魂?靈魂是迷而不覺。沒錯,它是真心,但是它帶著迷,我們叫它做妄心,它不是真心。它在六道裡頭不斷的捨身受身,也是很苦,它沒有找到出路。隨著肉身的生滅它感到痛苦,生死是大苦,生老病死哪個人不接受?這自身的。有靈魂、有神識,都沒有辦法避免三苦八苦三苦是三大類,苦苦、壞苦、行苦八苦是苦苦細分,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全都要受,同時在受,同處在受,沒有人能夠避免,所以佛叫它苦海無邊六道輪迴是苦海回頭是岸,把這個錯誤的看法、想法放下,假的,不是真的

◈自性裡頭具足菩提、大悲、方便
◇自性本有的,都不是外面的
◇佛陀的教育,教學目的是教我們明心見性
◇方便是作用:把菩提、慈悲,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用在修因證果
◇非常巧妙、無有障礙的方法。覺悟的人都有,他自在

  要知道,菩提是自己真心裡頭本有的,大悲也是自性裡本有的,方便呢?方便還是自性本有的,都不是外面的真心裡面有菩提、有大悲、有方便,這就是佛陀的教育,教學的目的是教我們明心見性,我們自性裡頭具足菩提、大悲、方便方便是作用,把菩提、慈悲用在日常生活,用在工作,用在待人接物,用在修因證果。方是方法,便是非常巧妙,佛經上講善巧,非常巧妙的方法、無有障礙的方法。覺悟的人都有,他自在

◇這三句,學佛的人不能不留意

  所以這三句,學佛的人不能不留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29




如《大毘盧遮那經》云:「
菩提為因,
大悲為根,
方便為究竟。」

故知度生之方便,
正是諸佛
大願之結歸,
大智之顯現,
萬德之所莊嚴,
果覺之究竟處也。

是故繼體性宗趣後,而論本經方便勝妙之大力大用。

◎(四)方便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