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頓超,沒有階級,一直就上去|誰有?人人都有|我們頓不了,就是因為放不下|真肯放下,一步登天|你看破多少,你放下多少,這才是關鍵|淨空老法師

 


頓超,沒有階級,一直就上去|誰有?人人都有|我們頓不了,就是因為放不下|真肯放下,一步登天|你看破多少,你放下多少,這才是關鍵|淨空老法師


◈一念不生,即名為佛
◇這個是對一類天才,所謂上上根人,沒有葛藤,不要囉嗦,這種人聰明絕頂,一點就醒
◈妄想、分別、執著
◇佛跟凡夫的差別就這三樁事情
◇妄想叫根本無明,從妄想生分別,從分別生執著
◇全有,叫六道凡夫
◇沒有執著,叫阿羅漢
◇沒有分別執著,叫菩薩
◇統統沒有,這就成佛了
◈眾生成佛一念之間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一下放下,就成佛

  第四,「頓教,唯說真性,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不依地位漸次而說,故名為頓」。這個是對一類天才,所謂上上根人,沒有葛藤,不要囉嗦,這種人聰明絕頂,一點就醒了。這幾句話重要,唯說真性,一念不生就是佛,大乘教裡頭這種說法就是屬於頓教。你看佛告訴我們的,佛跟凡夫的差別就是三樁事情:妄想、分別、執著,就這三樁事情。妄想叫根本無明,從妄想生分別,從分別生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全有,那叫六道凡夫;如果他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人叫阿羅漢;如果有妄想,分別也沒有了,執著當然沒有,這個人叫菩薩。菩薩還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沒有執著,佛,佛是三個都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這就成佛了眾生成佛一念之間,你這句話真聽懂了,真的,妄想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一下放下就成佛,沒有三乘五乘,沒有藏通別圓,也沒有小始終頓圓,立刻就成佛。這是從理上講,事上做到這人就成就了。

◈不依地位漸次而說,故名為頓
◇頓證,他不要通過這麼多的層次,直截了當
◇頓超,沒有階級,一直就上去
◇誰有?人人都有
◈我們頓不了,就是因為放不下
◇真肯放下,一步登天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不是頓超:十九歲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知障
◇迦葉尊者拈花微笑,那是頓教
◇禪宗沒有階級、一步登天:登上去很好;登不上去掉下來粉身碎骨
◇我們這個根性的人,得有樓梯上去,一級一級往上爬

  如果真的聽到這個話,真的把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次一等的成菩薩,再次一等的成阿羅漢。都屬於頓教,頓證,他不要通過這麼多的層次,直截了當這叫頓,頓超,沒有階級。像現在上高樓,他坐電梯上去的,沒有一個階級、一個階級,沒有,一直就上去誰有?人人都有我們頓不了就是因為放不下真肯放下,一步登天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他表演的不是頓超,你看十九歲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知障,他還是有階級的。迦葉尊者拈花微笑,那是頓教,沒有階級的,這是禪宗,禪宗沒有階級,禪宗一步登天。我跟方老師那個時候,沒入佛,不算入佛,完全是從佛經哲學,當作哲學來研究,方老師就告訴我,《六祖壇經》、《般若》別去碰它,那是一步登天,登上去很好,登不上去掉下來粉身碎骨,什麼也不是。所以他說我們這個根性的人,要得有樓梯上去,爬樓梯,一級一級往上爬,那就是走法相唯識。所以一般大學哲學系開課,用法相唯識經典開課的很多,這真正是佛經裡面的哲學。

◇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於一地
◇初地即八地,乃至無所有何次等
◈你看破多少,你放下多少,這才是關鍵
◇佛無有定法可說,但是他有一個目的:讓學人真正能夠聽懂、能夠提升境界
◇提升到哪一個層次,這是你個人的事情
◇徹底放下,那就一步登天,把你提升到佛境界
◇根性劣的,一個等級、一個等級往上提升,時間雖然長,能成就
◇有人提升到地上菩薩,就一直上去了;有人在十住、十行忽然提升
◇那就是真覺悟了、真放下了
◇關鍵你肯不肯放下:與別人、與法門沒關係;完全在自己的認知

  下面我們看念老舉的經典來給我們作證,「如《思益經》」,這經裡頭說,「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於一地。《楞伽經》云:初地即八地,乃至無所有何次等」。這都是說可以躐等的。佛無有定法可說,因人、因時、因處、因事千差萬別,但是他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學人真正能夠聽懂,真正能夠提升境界,這就是個好老師。他不能幫助你提升,這個課是白上了。一定幫助你提升,提升到哪一個層次這是你個人的事情,如果你徹底放下,那就一步登天,把你提升到佛境界,這個經典上有明文。根性劣的,一個等級、一個等級往上提升,時間雖然長,能成就。時間長短也沒有一定,有人提升到地上菩薩,上面就一直上去了;有人在十住、十行的位子上他忽然提升,都有這個可能,那就是真覺悟了,真放下了,就這麼個道理。關鍵,實在說你肯不肯放下,與別人沒有關係,與法門沒有關係,完全在自己的認知你看破多少,你放下多少,這才是關鍵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42




⑷頓教,唯說真性,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不依地位漸次而說,故名為頓

《思益經》云:「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於一地。」
《楞伽經》云:「初地即八地,乃至無所有何次等。」

◎(六)藏教所攝